(?—520)北魏宗室,鲜卑族,字真兴。元英子。宣武帝延昌二年袭爵中山王。起家秘书郎,累迁安西将军、相州刺史。初,熙为清河王元怿所昵,孝明帝正光元年,元叉、刘腾杀元怿,幽禁胡太后。熙在邺起兵,欲剪除叉、腾。兵起甫十日,为其长史柳元章所执,叉遣人斩之于邺街。后谥文庄。 ...
元熙。 (?—520)北魏宗室,鲜卑族,字真兴。元英子。宣武帝延昌二年袭爵中山王。起家秘书郎,累迁安西将军、相州刺史。初,熙为清河王元怿所昵,孝明帝正光元年,元叉、刘腾杀元怿,幽禁胡太后。熙在邺起兵,欲剪除叉、腾。兵起甫十日,为其长史柳元章所执,叉遣人斩之于邺街。后谥文庄。
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
苏小小。 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元恭(498年—532年6月21日),即北魏节闵帝(531年至532年在位),字修业,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广陵惠王元羽之子。母王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二位皇帝。元恭于正始年间袭封其父的广陵王爵位,历任散骑常侍、仪同三司等。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杀害元晔,立元恭为帝。太昌元年(532年),被高欢所废,其后毒死。后来西魏为他上谥号节闵皇帝,东魏则称其为广陵王或前废帝。 ...
元恭。 元恭(498年—532年6月21日),即北魏节闵帝(531年至532年在位),字修业,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广陵惠王元羽之子。母王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二位皇帝。元恭于正始年间袭封其父的广陵王爵位,历任散骑常侍、仪同三司等。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杀害元晔,立元恭为帝。太昌元年(532年),被高欢所废,其后毒死。后来西魏为他上谥号节闵皇帝,东魏则称其为广陵王或前废帝。
南朝宋东海人。与谢灵运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为灵运四友之一。 ...
何长瑜。 南朝宋东海人。与谢灵运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为灵运四友之一。
南朝梁东海郯人,字元静。何敬叔子。起家南康王侍郎,武帝天监十五年,太子詹事徐勉举为学士,参撰《遍略》,迁治书侍御史。工文辞,所作《游庐山诗》,沈约大为赞赏。与何逊、何子朗并称“东海三何”。年五十四卒于武陵王中录事参军。 ...
何思澄。 南朝梁东海郯人,字元静。何敬叔子。起家南康王侍郎,武帝天监十五年,太子詹事徐勉举为学士,参撰《遍略》,迁治书侍御史。工文辞,所作《游庐山诗》,沈约大为赞赏。与何逊、何子朗并称“东海三何”。年五十四卒于武陵王中录事参军。
南朝梁东海郯人,字世明。有才思,工清言。与何思澄、何逊俱擅文名,时称“东海三何,子朗最多”。历官员外散骑侍郎。出为国山令。卒年二十四。 ...
何子朗。 南朝梁东海郯人,字世明。有才思,工清言。与何思澄、何逊俱擅文名,时称“东海三何,子朗最多”。历官员外散骑侍郎。出为国山令。卒年二十四。
(260—319)东晋会稽山阴人,字彦先。博洽善属文,尤精礼传,操行高洁,言行进止,必以礼让。举秀才,迁武康令。尝讨石冰,不受功赏。陈敏为乱,以疾辞伪命。乱平,征拜吴国内史。不就。入东晋,屡加征拜,惟为太常而已。与顾荣等拥戴晋元帝。数陈利害,言而必从,为当世儒宗。官至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卒谥穆。 ...
贺循。 (260—319)东晋会稽山阴人,字彦先。博洽善属文,尤精礼传,操行高洁,言行进止,必以礼让。举秀才,迁武康令。尝讨石冰,不受功赏。陈敏为乱,以疾辞伪命。乱平,征拜吴国内史。不就。入东晋,屡加征拜,惟为太常而已。与顾荣等拥戴晋元帝。数陈利害,言而必从,为当世儒宗。官至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卒谥穆。
(?—535)南朝梁济阳考城人,字休映。初仕齐,为奉朝请。为江祏所重,参掌机务。入梁,迁御史中丞,奏弹不避权贵。随豫章王萧综镇彭城,城陷,为魏所俘,临危不屈,寻放还。官至南北兖两州大中正。刚直廉洁,为权势所嫉。卒谥强子。有文集。 ...
江革。 (?—535)南朝梁济阳考城人,字休映。初仕齐,为奉朝请。为江祏所重,参掌机务。入梁,迁御史中丞,奏弹不避权贵。随豫章王萧综镇彭城,城陷,为魏所俘,临危不屈,寻放还。官至南北兖两州大中正。刚直廉洁,为权势所嫉。卒谥强子。有文集。
周兴嗣 公元四六九年至五二一年字思纂,郡望陈郡项(今河南省沈丘县)。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世居姑熟(今安徽当涂),博学善属文。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帝每令兴嗣为文,如铜表铭、栅塘碣、檄魏文,次韵王义之书千字文。每奏,辄称善。官终给事中。兴嗣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又作有文集十卷,(《梁书》及《两唐书志》)传于世。 ...
周兴嗣。 周兴嗣 公元四六九年至五二一年字思纂,郡望陈郡项(今河南省沈丘县)。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世居姑熟(今安徽当涂),博学善属文。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帝每令兴嗣为文,如铜表铭、栅塘碣、檄魏文,次韵王义之书千字文。每奏,辄称善。官终给事中。兴嗣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又作有文集十卷,(《梁书》及《两唐书志》)传于世。
褚沄,字士洋,褚炫子,河南阳翟人。仕梁为曲阿令。历晋安王中录事,正员郎,乌程令。兄游亡,弃县还,为太尉属,延陵令,中书侍郎,太子率更令,御史中丞,湘东王府谘议参军。卒。 ...
褚沄。 褚沄,字士洋,褚炫子,河南阳翟人。仕梁为曲阿令。历晋安王中录事,正员郎,乌程令。兄游亡,弃县还,为太尉属,延陵令,中书侍郎,太子率更令,御史中丞,湘东王府谘议参军。卒。
陈吴郡吴人,字干玉。陆琰弟。少笃学,美词藻。曾师事周弘正学《老子》、《庄子》,又从僧滔受《成实论》。州举秀才,为安成王行参军,迁东宫学士。宣帝太建中,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奉皇太子命抄撰子集,未就而卒,年四十四。 ...
陆瑜。 陈吴郡吴人,字干玉。陆琰弟。少笃学,美词藻。曾师事周弘正学《老子》、《庄子》,又从僧滔受《成实论》。州举秀才,为安成王行参军,迁东宫学士。宣帝太建中,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奉皇太子命抄撰子集,未就而卒,年四十四。
北齐河东闻喜人,字士礼。裴佗长子,仕魏累迁主客郎中。历高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齐受禅,除清河太守,诛二豪吏。侍中高德政旧与让之不协,劾其眷恋魏朝,乃赐死。 ...
裴让之。 北齐河东闻喜人,字士礼。裴佗长子,仕魏累迁主客郎中。历高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齐受禅,除清河太守,诛二豪吏。侍中高德政旧与让之不协,劾其眷恋魏朝,乃赐死。
裴子野(469—530),字几原,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寓居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南朝齐梁间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官至鸿胪卿。因曾祖裴松之于宋时任吴兴郡故鄣令而留寓,故宅在今安吉县境内。在朝廷任官十余年,默然静守,安贫乐道,仅起茅屋数间,妻儿常苦饥寒。晚年笃信佛教。著作甚丰,有抄合后汉事40卷、《众僧传》20卷、《方国伎图》1卷、文集20卷等。 ...
裴子野。 裴子野(469—530),字几原,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寓居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南朝齐梁间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官至鸿胪卿。因曾祖裴松之于宋时任吴兴郡故鄣令而留寓,故宅在今安吉县境内。在朝廷任官十余年,默然静守,安贫乐道,仅起茅屋数间,妻儿常苦饥寒。晚年笃信佛教。著作甚丰,有抄合后汉事40卷、《众僧传》20卷、《方国伎图》1卷、文集20卷等。
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即宋文帝(424年-453年在位),小字车儿,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宋少帝刘义符之弟,母文章太后胡道安。初封宜都王,历任前将军、镇西将军等职,元嘉元年(424年)即位,在位三十年,年号“元嘉”。元嘉三十年(453年),刘义隆被太子刘劭弑杀。时年四十七岁,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
刘义隆。 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即宋文帝(424年-453年在位),小字车儿,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宋少帝刘义符之弟,母文章太后胡道安。初封宜都王,历任前将军、镇西将军等职,元嘉元年(424年)即位,在位三十年,年号“元嘉”。元嘉三十年(453年),刘义隆被太子刘劭弑杀。时年四十七岁,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南朝陈琅邪人。陈后主时任侍中、散骑常侍。刻薄贪鄙,忌才害能。常入宫中陪侍游宴,时称狎客。陈亡,从后主至长安,劣迹败露,隋文帝以其奸佞惑主,流之边远。 ...
王瑳。 南朝陈琅邪人。陈后主时任侍中、散骑常侍。刻薄贪鄙,忌才害能。常入宫中陪侍游宴,时称狎客。陈亡,从后主至长安,劣迹败露,隋文帝以其奸佞惑主,流之边远。
(531—585)南朝陈北地灵州人,字宜事。七岁能诵古诗赋至十余万言,长好学,能属文。后依梁湘州刺史萧循,得博览群书。入陈,文帝时召为撰史学士。后主时累迁至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笃性佛教,从僧惠朗受《三论》,著《明道论》,阐发其说。为文典丽,下笔辄成。性木强,负才使气,卒为施文庆等所谗,下狱死。有集,佚。 ...
傅縡。 (531—585)南朝陈北地灵州人,字宜事。七岁能诵古诗赋至十余万言,长好学,能属文。后依梁湘州刺史萧循,得博览群书。入陈,文帝时召为撰史学士。后主时累迁至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笃性佛教,从僧惠朗受《三论》,著《明道论》,阐发其说。为文典丽,下笔辄成。性木强,负才使气,卒为施文庆等所谗,下狱死。有集,佚。
(501—538)东魏渤海蓨人,字敖曹。高乾弟。少有勇力,专事驰骋。北魏末,与兄弟共在乡里招集部曲起兵。后随高欢讨尔朱氏,屡立战功,官至侍中、司徒。后为西南道大都督,攻克上洛,俘西魏洛州刺史及将帅数十人。复为军司大都督,统七十六都督,为鲜卑权贵所惮服之唯一汉将。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封京兆郡公。后与侯景等共攻独孤如愿于金墉城,邙山之役,为西魏宇文泰援军所杀。 ...
高昂。 (501—538)东魏渤海蓨人,字敖曹。高乾弟。少有勇力,专事驰骋。北魏末,与兄弟共在乡里招集部曲起兵。后随高欢讨尔朱氏,屡立战功,官至侍中、司徒。后为西南道大都督,攻克上洛,俘西魏洛州刺史及将帅数十人。复为军司大都督,统七十六都督,为鲜卑权贵所惮服之唯一汉将。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封京兆郡公。后与侯景等共攻独孤如愿于金墉城,邙山之役,为西魏宇文泰援军所杀。
(390—426)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宣明。谢朗孙。涉猎文义,博赡多通。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刘穆之荐于刘裕,累迁太尉主簿。然议事常与穆之不同,穆之怒之,抑不得迁。穆之死,转从事中郎。从刘裕征伐关洛,委以要任。入宋,封武昌县公。总统宿卫。武帝死,少帝立,与徐羡之等共辅政。旋共废杀少帝,迎立文帝。后出为荆州刺史。文帝元嘉三年,诛杀羡之等,并遣檀道济讨晦,晦兵败被杀。 ...
谢晦。 (390—426)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宣明。谢朗孙。涉猎文义,博赡多通。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刘穆之荐于刘裕,累迁太尉主簿。然议事常与穆之不同,穆之怒之,抑不得迁。穆之死,转从事中郎。从刘裕征伐关洛,委以要任。入宋,封武昌县公。总统宿卫。武帝死,少帝立,与徐羡之等共辅政。旋共废杀少帝,迎立文帝。后出为荆州刺史。文帝元嘉三年,诛杀羡之等,并遣檀道济讨晦,晦兵败被杀。
高允(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著名文学家。 高允少年丧父,大器早成,气度非凡,初为郡功曹。神麚四年(431年),为中书博士,迁中书侍郎,参修国记,教导太子。文明太后称制,拜中书令、封咸阳公,加号镇东将军。出为散骑常侍、征西将军、怀州刺史。高允历仕五朝,太和十一年(487年)去世,年九十八,追赠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谥号文。 ...
高允。 高允(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著名文学家。 高允少年丧父,大器早成,气度非凡,初为郡功曹。神麚四年(431年),为中书博士,迁中书侍郎,参修国记,教导太子。文明太后称制,拜中书令、封咸阳公,加号镇东将军。出为散骑常侍、征西将军、怀州刺史。高允历仕五朝,太和十一年(487年)去世,年九十八,追赠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谥号文。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景光,萧子恪弟。少涉书史,有文才。起家员外散骑侍郎,迁南中郎记室。出为临安、新繁令。官终骠骑长史。曾听梁武帝讲《三慧经》,退作《讲赋》上奏,为武帝称赏。性恬静、寡嗜欲。有集已佚。 ...
萧子晖。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景光,萧子恪弟。少涉书史,有文才。起家员外散骑侍郎,迁南中郎记室。出为临安、新繁令。官终骠骑长史。曾听梁武帝讲《三慧经》,退作《讲赋》上奏,为武帝称赏。性恬静、寡嗜欲。有集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