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悬之苦
![倒悬之苦](/d/file/titlepic/chengyu3459.png)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同“倒悬之急”。
出处《元史 外夷传》:“群生愁叹,四民废业,贫者弃子以偷生,富者鬻产而应役,倒悬之苦,日甚一日。”
例子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战争不息,人民有倒悬之苦,将士多汗马之劳。”
基础信息
拼音dào xuán zhī kǔ
注音ㄉㄠˋ ㄒㄨㄢˊ ㄓ ㄎㄨˇ
繁体倒懸之苦
感情倒悬之苦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比喻处境极端艰难。
近义词倒悬之急、倒悬之患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倒悬之苦:困厄中的挣扎与求生》
在浩瀚的中华成语宝库中,每一个成语都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个故事。其中,“倒悬之苦”这四个字,如同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于困境的深刻体验和形象表达。
“倒悬之苦”,顾名思义,即像被倒吊起来一样痛苦。这一成语源自古代典籍《左传》,原句为:“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虽有台池鸟兽,Katze,我得与之俱游。”意思是即使有丝麻,也不能放弃菅草和蒯草;即使有姬姜那样的美女,也不能忽视那些憔悴的人;即使有楼台池塘、飞禽走兽,我也愿意与它们一同生活。这里提到的“倒悬”,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极端困苦中所承受的苦难。这种苦难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精神上的煎熬,仿佛整个人被倒吊着,无法动弹,无法呼吸,只能忍受着无尽的痛苦。
“倒悬之苦”的运用,不仅限于描述个人的困境,更广泛地用于形容国家或社会处于危难之际的状况。如《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今民困于倒悬之中,无所措手足。”这句话表达了百姓在极度贫困和社会动荡中,感到无助和绝望的心情。成语中的“倒悬”象征着人民生活的颠沛流离,以及他们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恐惧。通过这样的比喻,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
此外,“倒悬之苦”还常被用来表达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愿望。比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在经历了家族衰败和个人情感纠葛之后,曾感叹道:“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若能挣脱这倒悬之苦,定当不负此生。”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他对于自由和尊严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摆脱困境的决心和勇气。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有可能找到出路。
总之,“倒悬之苦”作为一条富有哲理的成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变迁的残酷性。它不仅是一种对过去历史的回顾,也是一种对当下现实的反思,更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倒悬之苦](https://pic.zuidu.com/pc/5YCS5oKs5LmL6Ium.jpg)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躲躲闪闪(意思解释)
- 卑谄足恭(意思解释)
- 骄生惯养(意思解释)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解释)
- 白费心机(意思解释)
- 鼠凭社贵(意思解释)
- 骨肉离散(意思解释)
- 有去无回(意思解释)
- 极重不反(意思解释)
- 没里没外(意思解释)
- 庖丁解牛(意思解释)
- 扬威耀武(意思解释)
- 将寡兵微(意思解释)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释)
- 粗制滥造(意思解释)
- 死不开口(意思解释)
- 熟能生巧(意思解释)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释)
- 心烦意乱(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美人迟暮(意思解释)
- 扪心自问(意思解释)
- 战战业业(意思解释)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释)
- 人面狗心(意思解释)
- 清风劲节(意思解释)
- 狂风暴雨(意思解释)
- 唯利是图(意思解释)
※ 倒悬之苦的意思解释、倒悬之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身无分文 | 形容非常贫穷。 |
定时炸弹 | 由计时器控制、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比喻潜伏的危机。 |
泥牛入海 |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
形影相顾 | 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
暴发户 | 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 |
损人不利己 |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
当机立断 |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
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
挖空心思 | 形容费尽心计;想尽一切办法。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不能自拔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黑天半夜 | 指深更半夜。 |
纵横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
凤协鸾和 |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忙不择价 |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气味相投 |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
引领翘首 | 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 |
飞蛾扑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过甚其词 | 话说得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 |
欢聚一堂 |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
豁然开朗 |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首尾两端 |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