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ǐnghuòdāo

鼎镬刀锯



鼎镬刀锯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虽赴鼎镬刀锯,亦无恨矣。”

例子清·谭嗣同《仁学》:“恬然坐受其鼎镬刀锯,不以为怪,固已大可怪矣。”


基础信息

拼音dǐng huò dāo jù

注音ㄉ一ㄥˇ ㄏㄨㄛˋ ㄉㄠ ㄐㄨˋ

繁体鼎鑊刀鋸

感情鼎镬刀锯是贬义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酷刑。

近义词刀锯鼎镬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鼎镬刀锯:探究古代刑具与刑罚文化》 成语是汉语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比较特殊且直观的成语——“鼎镬刀锯”。这四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作成语,而是单独的名词,但在古代它们代表了四种不同的刑具,反映了那个时代严酷的刑法制度。 首先,“鼎”在古代主要指一种大型的三足器皿,通常用于烹饪食物或祭祀。在刑具的意义上,“鼎”可能指的是煮人肉的锅,是一种极为残忍的死刑方式。这种刑罚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比如秦朝时期就有“烹刑”,即把人活生生地煮死。 接着是“镬”,它是一种大铁锅,通常用来烧水或煮饭。在刑具意义上,“镬”同样可以理解为一种大型的煮人容器。两者在使用目的上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大小、形状略有不同。 然后是“刀”,在古代社会,刀是最常见的武器之一,也被用作执行死刑的工具。无论是斩首还是割肉,刀都是实施此类刑罚的主要器具。在古代中国,斩首是常见的死刑方式之一,而刀则是执行这一过程必不可少的工具。 最后是“锯”,在古代刑具中,“锯”通常被用来切割人体部位,例如锯断四肢等。这种方式极为残酷,不仅给受刑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旁观者留下深刻的心理阴影。 这些刑具的存在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惩罚犯罪的极端态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现代社会已经摒弃了这种野蛮的刑罚方式。我们应当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倡导法治精神,尊重人权,追求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了解这些刑具的历史背景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演变过程,以及从中汲取关于人性、正义和文明发展的思考。

鼎镬刀锯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鼎镬刀锯的意思解释、鼎镬刀锯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流言蜚语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妄自尊大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妄:过分地;尊:高贵。
半途而废 半途:半途上;废: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迟疑不决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回心转意 回、转:掉转、扭转;心、意:心思。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新仇旧恨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同病相怜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风驰电掣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酒囊饭袋 囊:口袋。装酒装饭的口袋。喻指只会喝酒吃饭而毫无能力的人。
气充志骄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安安静静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目不转睛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可想而知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目不忍见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庖丁解牛 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困而不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语短情长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燕雀安知鸿鹄志 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将寡兵微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妻儿老小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绘声绘影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秽德垢行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凹凸不平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之子于归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闲情逸致 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念兹在兹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