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ìgōngtáng

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这一趟回去,说不定要对簿公堂。”


基础信息

拼音duì bù gōng táng

注音ㄉㄨㄟˋ ㄅㄨˋ ㄍㄨㄥ ㄊㄤˊ

繁体對簿公堂

感情对簿公堂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在法庭上对质。

近义词当面对质

英语confront somebody before a court of law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对簿公堂”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一些正式或书面语境中,它仍然保留着一定的使用频率。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其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 字面意义 首先,“对簿公堂”的“簿”指的是文书、记录的意思,而“对簿”则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根据记录进行辩论。因此,字面上看,“对簿公堂”可以理解为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根据记录进行面对面的辩论。 ### 引申意义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对簿公堂”往往不仅仅局限于法律层面的诉讼过程。它被广泛用于形容任何一种正式的争辩或对抗的情景。比如,当两个朋友因为意见不合而发生激烈争论时,旁观者可能会说:“他们这是要对簿公堂了。”这里的“对簿公堂”并非真的指代法律诉讼,而是形象地描述了一种针锋相对、严肃认真的讨论或辩论状态。 ### 成语出处与历史背景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公孙弘传》中,原文是:“上问公孙弘曰:‘公孙大夫年高矣,其能对簿公堂乎?’”这里,“对簿公堂”指的是在皇帝面前陈述案情。这表明在古代中国,这一成语最初的使用场景确实与法律诉讼有关。 ### 现代应用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律制度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对簿公堂”依然作为成语保留下来,并且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在日常交流中,人们用它来比喻任何形式的正式对抗或争论,无论是学术上的辩论、商业谈判中的讨价还价,还是个人关系中的观点碰撞。 总之,“对簿公堂”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司法文化,同时也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着作用。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中文的语言魅力,也能从中窥见古今社会文化的某些共通之处。

对簿公堂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对簿公堂的意思解释、对簿公堂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 Waline v2.14.1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不登大雅之堂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挺身而出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存而不议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直截了当 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疙里疙瘩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一干二净 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
饮水思源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安步当车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衣锦还乡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主明臣直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鸿儒硕学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囚首垢面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敢不承命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兴高采烈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天下第一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平地一声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超然物外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轻重缓急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坐怀不乱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叫苦不迭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拨乱济危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虑周藻密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骄傲自满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人尽其才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尽:全部用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描写四季的成语

十二生肖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