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琶铁板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铜琶、铁板:两种伴奏乐器。用铜琵琶、铁绰板伴唱。形容气慨豪迈,音调高亢的文辞。
出处宋 俞文豹《吹剑续录》:“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
例子铜琶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九回)
基础信息
拼音tóng pá tiě bǎn
注音ㄊㄨㄥˊ ㄆㄚˊ ㄊ一ㄝˇ ㄅㄢˇ
繁体銅琶鐵板
感情铜琶铁板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气慨豪放激越的文辞。
近义词铁板铜琶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铜琶铁板”这一词语虽常被提及,但严格意义上它并非一个成语,而更像是一种文化意象或文学典故。它源自于宋代文人苏轼的一首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有一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在这首词中,苏轼用“铜琵琶、铁绰板”来描绘一种豪迈激昂的演唱风格,这种演唱风格与他所怀念的英雄豪杰们的气魄相契合。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和口语中,“铜琶铁板”常被用来形容声音洪亮、刚健有力或者表达一种坚定不移的态度。比如,在描述某人的歌声或朗诵时,可能会说其“如铜琶铁板般铿锵有力”。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赋予了语言一种形象生动的表现力,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刚毅、豪迈品质的崇尚。
此外,“铜琶铁板”有时也被用来比喻某些事物的坚固耐用或是风格独特。例如,在谈论某种乐器制作工艺精湛时,可以借用“铜琶铁板”来形容其质量上乘,经久耐用;在评价某个艺术作品或文学创作时,则可能用此词来赞扬其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或时代特征。
总之,“铜琶铁板”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语,但它作为一种富有诗意的文化符号,在中国文学和日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我们不仅能更好地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敢苟同(意思解释)
- 一轨同风(意思解释)
- 物尽其用(意思解释)
- 死要面子(意思解释)
- 门当户对(意思解释)
- 肝胆欲碎(意思解释)
- 同室操戈(意思解释)
- 作乱犯上(意思解释)
- 分路扬镳(意思解释)
- 不治之症(意思解释)
- 黄雀衔环(意思解释)
- 悬石程书(意思解释)
- 气吞牛斗(意思解释)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意思解释)
- 龙争虎斗(意思解释)
- 将夺固与(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释)
- 鸡口牛后(意思解释)
-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意思解释)
- 丰功伟绩(意思解释)
- 北斗之尊(意思解释)
- 欧风美雨(意思解释)
- 移日卜夜(意思解释)
- 骄傲自满(意思解释)
- 色厉内荏(意思解释)
- 福善祸淫(意思解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铜琶铁板的意思解释、铜琶铁板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箪瓢屡空 |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
暮史朝经 | 经:指儒家经典。晚上读史书,早晨读经书。形容勤奋好学。 |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酒能乱性 |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 |
尘外孤标 | 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打情卖笑 | 打情骂俏,指男女调情。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立地书橱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平地一声雷 |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骄傲自满 |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首尾两端 |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
现实主义 |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
挂冠归去 |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
见所不见 | 见“见所未见”。 |
变化无方 | 方:方向,引申为准则。善于变化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变化多端。 |
拔毛连茹 | 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置之度外 |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 |
一网打尽 | 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 |
经纬万端 | 比喻头绪极多。 |
异军突起 |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兴起。 |
淫辞邪说 | 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
举棋不定 | 举:拿起;拿着。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
举不胜举 | 举:列举;不胜:不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很多。 |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