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ijiécǎo

魏颗结草



魏颗结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以报。’”见《左传·宣公十五年》。后因以“魏颗结草”表示受恩深重,竭力报效之意。

出处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以报。’”见《左传·宣公十五年》。

例子五代·李瀚《蒙求》诗:“灵辄扶轮,魏颗结草。”


基础信息

拼音wèi kē jié cǎo

注音ㄨㄟˋ ㄎㄜ ㄐ一ㄝˊ ㄘㄠˇ

繁体魏顆結艸

感情魏颗结草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结草衔环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魏颗结草:一场义举与宿命的交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故事穿越时空,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其中,“魏颗结草”这一成语便是一则充满哲理的故事,它不仅展示了人性中的光辉一面,还揭示了因果循环、善有善报的深刻道理。 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魏颗的父亲魏武子有一位爱妾,名叫祖姬。魏武子临终前留下遗言,让魏颗将祖姬殉葬。然而,在父亲去世后,魏颗并没有遵从父亲的遗愿,而是将祖姬嫁给了别人。他解释说:“父亲病重时,我曾答应过他,会按照他的意愿行事,但如今他已故去,他的理智应该与生前不同。”因此,魏颗选择遵循自己认为正确的道德准则。 后来,魏颗在与秦军作战时身陷困境,危急时刻,一位老人突然出现,用草绊倒了追击他的敌人,使他得以逃脱。事后,魏颗询问老人身份,老人回答说:“我是你父亲的爱妾祖姬的父亲,你曾经救了我的女儿,今日我来报答你的恩情。”原来,这位老人正是魏颗当年为祖姬所嫁之人的父亲。通过结草相助,他完成了对魏颗救命之恩的回报。 “魏颗结草”的故事告诉我们,善良的行为会带来美好的结果。魏颗没有因为父亲的命令而违背自己的良知,反而做出了符合仁义的选择,这最终得到了善报。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面对抉择时,应坚守内心深处的正义感,勇于担当责任,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它也强调了“善有善报”的观念,鼓励人们多行善事,因为我们的每一个善意之举都有可能在未来得到回应。 成语“魏颗结草”由此而来,用来形容报恩或感恩图报的行为。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一种赞美,更是对社会和谐的一种呼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铭记这份精神财富,传承和发扬这种高尚品质,让世界因我们的善行而更加美好。

魏颗结草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魏颗结草的意思解释、魏颗结草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交流分享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 Waline v2.14.1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俯拾即是 俯:低头;弯腰;即:就。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
鬼怕恶人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德重恩弘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超俗绝世 谓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敌众我寡 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多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孤身只影 形容孤单一人。
生龙活虎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鼻青脸肿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连编累牍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擦肩而过 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止于至善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目眩心花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罄竹难书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兴高采烈 兴致高;精神饱满。采:精神;烈:强烈;旺盛。
叽叽喳喳 语音杂乱。
倒裳索领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将夺固与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一鼓作气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一条龙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共为唇齿 比喻互相辅助。
白草黄云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牵肠挂肚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汗马功劳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清风劲节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足衣足食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轻重缓急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描写四季的成语

十二生肖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