屑榆为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屑:研成碎末。把榆树皮研成细末煮粥充饥。指艰苦生活。
出处《新唐书·阳城传》:“岁饥,屏迹不过邻里,屑榆为粥,讲论不辍。”
基础信息
拼音xiè yú wéi zhōu
注音ㄒ一ㄝˋ ㄩˊ ㄨㄟˊ ㄓㄡ
繁体屑榆為粥
感情屑榆为粥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艰苦生活。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成语因为年代久远、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得不太容易理解。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屑榆为粥”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它讲述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反映了庄子对于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的独特见解。
首先,我们来拆解这个成语中的每个字。“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细碎的意思;“榆”指的是榆树,一种常见的树木,其果实即榆钱;“为”是动词,表示变成、制作;“粥”则是我们熟悉的米汤或者杂粮煮成的食物。所以,“屑榆为粥”的字面意思就是将榆树的果实磨成细粉,然后煮成粥食用。
然而,这个成语真正的含义远不止于此。在《庄子·逍遥游》中,这个故事是用来说明庄子的一种生活态度:即使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庄子通过这一比喻告诉我们,即便是最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粗糙的食物,也能成为滋养心灵的佳肴,关键在于人的心态和对生活的态度。
庄子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并不来源于外在物质的丰富,而是源自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因此,“屑榆为粥”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食物的故事,更是一种哲学理念的体现——即便是在困难的环境中,只要心态正确,依然能够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通过学习这样的成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人的智慧,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如何面对生活挑战、保持积极心态的启示。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往往容易陷入焦虑和不满的情绪之中。此时,回过头来看看古人是如何看待生活的,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治丝益棼(意思解释)
- 满天星斗(意思解释)
- 致远恐泥(意思解释)
- 梦幻泡影(意思解释)
- 顺口溜(意思解释)
- 前瞻后顾(意思解释)
- 又红又专(意思解释)
- 四书五经(意思解释)
- 遁世离俗(意思解释)
- 栋梁之材(意思解释)
- 胆如斗大(意思解释)
- 笃近举远(意思解释)
- 鬼烂神焦(意思解释)
- 龙腾虎跃(意思解释)
- 功成名就(意思解释)
- 慌里慌张(意思解释)
- 三长两短(意思解释)
- 目不忍见(意思解释)
- 必由之路(意思解释)
- 半吊子(意思解释)
- 危急关头(意思解释)
- 雄心壮志(意思解释)
- 直捣黄龙(意思解释)
- 纷乱如麻(意思解释)
- 酒后茶余(意思解释)
- 尘外孤标(意思解释)
- 粗服乱头(意思解释)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释)
※ 屑榆为粥的意思解释、屑榆为粥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解铃还须系铃人 |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
如履薄冰 |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不僧不俗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
拂袖而去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
万无一失 |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时至运来 |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
气象万千 | 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
谠言直声 |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百步穿杨 |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
吴下阿蒙 |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马牛其风 |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
唇枪舌剑 |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
通时合变 | 同“通权达变”。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圆凿方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慌不择路 |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穷愁潦倒 |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形容贫寒困窘,愁苦失意的样子。亦作“羁愁潦倒”、“潦倒穷愁”。 |
空手套白狼 | 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 |
驰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灵。 |
五花八门 |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