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岵瞻望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出处《诗经 魏风 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例子陟岵瞻望,惟日惟岁。《后汉书 李膺传》
基础信息
拼音zhì hù zhān wàng
注音ㄓˋ ㄏㄨˋ ㄓㄢ ㄨㄤˋ
繁体陟岵瞻朢
感情陟岵瞻望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陟岵陟屺
字义分解
最读网学习解释
《陟岵瞻望:登高远望的深情与思念》
在浩如烟海的汉语词汇中,“陟岵瞻望”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成语。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成语的世界,探寻其背后的语文之美。
“陟”,本义为升、登。“岵”,指的是有草木的山。“瞻”是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望”也有看的意思,不过它侧重于向远处看。从字面来看,这个成语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登上长满草木的高山,向着远方眺望。
从历史文化的渊源来讲,《诗经·魏风·陟岵》中有“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陟彼冈兮,瞻望兄兮。”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一位远行在外的人,他心中无比想念自己的亲人。于是他选择了登山而望,那连绵起伏的山脉仿佛是他与家乡之间的一道屏障,而他站在山上,极目远眺,希望目光能够穿越山水,看到远方的亲人。这种行为背后蕴含着人类最真挚、最深切的情感——对亲人的思念。这种思念不是短暂的情绪波动,而是在远离亲人、身处陌生环境时内心深处难以抑制的情感涌动。
从文学表现的角度来说,“陟岵瞻望”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表达。在古代诗词中,许多诗人会借用类似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比如,在羁旅诗中,诗人常常描述自己登高望远,看着故乡的方向,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这一成语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内心深处关于思念、关于故乡、关于亲情的那一扇门。它可以出现在游子思乡的情境里,也可以出现在久别重逢前的期待之中。它让读者能够迅速地联想到那种站在高处,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对远方某个人或某个地方的牵挂的状态,从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生活中,“陟岵瞻望”的精神内涵也依然有着重要意义。现代社会,人们因为求学、工作等各种原因离乡背井。当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停下脚步,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或许也会有类似古人“陟岵瞻望”的冲动。我们可能会想起远方的家人,那些温暖的家庭聚会,还有家乡的一草一木。这个成语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心中的那份对亲人、对故乡的眷恋永远不会消失,它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也是连接我们与过去、与根的一种无形纽带。
“陟岵瞻望”,短短四个字,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情感内涵以及深刻的文学价值。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亲情、对故乡热爱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万众一心(意思解释)
- 用心竭力(意思解释)
- 晓以大义(意思解释)
- 笃近举远(意思解释)
- 陈言务去(意思解释)
- 旁征博引(意思解释)
- 皮开肉绽(意思解释)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意思解释)
- 毁于一旦(意思解释)
- 营私舞弊(意思解释)
- 归马放牛(意思解释)
- 夷为平地(意思解释)
- 饱食暖衣(意思解释)
- 粗制滥造(意思解释)
- 各行各业(意思解释)
- 恶醉强酒(意思解释)
- 面有难色(意思解释)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释)
- 学而优则仕(意思解释)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解释)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释)
- 妙语连珠(意思解释)
-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意思解释)
- 移日卜夜(意思解释)
- 扣人心弦(意思解释)
- 薪尽火灭(意思解释)
-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意思解释)
- 望尘靡及(意思解释)
※ 陟岵瞻望的意思解释、陟岵瞻望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经邦论道 | 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
隔靴搔痒 |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
用智铺谋 | 运用智力,设谋略。亦作“用计铺谋”。 |
干干脆脆 | 痛痛快快,干净利索。 |
户限为穿 | 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
销声匿迹 |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 |
劳民伤财 |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临危受命 |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
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大张旗鼓 |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
饱食暖衣 |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
户告人晓 |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不能自拔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移日卜夜 | 指昼夜相继。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冒失鬼 | 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 |
精兵强将 |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
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千里命驾 | 命驾:命人驾车。备上车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访朋友。形容友情深厚。 |
今夕何夕 |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