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题题库

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

时间:2022-09-27 21:03:35 作者:豆丁文库尔 字数:2232字

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董仲舒

答案:

( D )

解析:

董仲舒最先提出了束缚中国劳动人民两千多年的“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复为子纲,夫为妻纲”。

知识扩展: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那么仁、义、礼、智、信表现于行为又是什么?朱熹指出,“仁”是“爱人”“人道”的意思;“义”是承担合理的责任的意思;“礼”是道德约束,起到为达到“义”而预防的作用;“智”是指知识,尤其是现代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是信任、诚信的意思。


仁表现于恻隐之心;礼表现为恭敬;义表现为羞恶;智是明辨之理,其心理表现为是非;信表现为忠信。在朱熹看来,如果人们能真正掌握天理,恪守三纲,并拥有“五常”,在人们的生活中,都能有恻隐之心、行恭敬、知羞耻、辨是非、守忠信,社会将会安定和谐,这也正是朱熹的“三纲五常”之说的目的之所在”。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三纲成为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则在宋明以后。以等级名分教化社会的观点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罪人”。
这种说法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三纲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而孔子立足于正理,倡导无论地位都该依正理尽本分。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