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狸字的解释
狸

拼音 注音ㄌ一ˊ
部首犭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五笔QTJF 五行 统一码72F8
笔顺ノフノ丨フ一一丨一一
名称撇、弯钩、撇、竖、横折、横、横、竖、横、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í(ㄌ一ˊ)

⒈  即“貉”。

⒉  哺乳动物,形状与猫相似,毛皮可制衣物。亦称“狸子”、“狸猫”、“山猫”、“豹猫”。

异体字

  • ?

汉英互译

racoon dog

造字法

形声:从犭、里声

English

fox

最读网狸字讲解

“狸”字的语文讲解 “狸”是一个形声字,从豿(zhī)旁,本义是指狸猫,即豹属的一种。其读音为lí,属于第三声。在古代汉语中,“狸”字常用来指代这种动物,同时也延伸出一些引申意义。 一、基本含义 1. 指代动物——狸猫:这是“狸”字最基本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小雅·狸首》中的“狸首节兮,德音无良”,便是以狸猫作为比喻,形容声音动听但品德不佳。 2. 引申意义: - 狡猾:“狸”字有时被用来形容人狡猾、狡诈。比如,在《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中有“狸猫知吉凶,使人先食之”的记载,这里的狸猫象征着一种预知未来、善于欺骗的狡猾形象。 - 轻捷:由于狸猫行动迅速,捕猎时又能灵活应对,因此也用来形容人行动轻捷、敏捷。 二、词语中的“狸” 在汉语中,“狸”字常出现在各种词语中,如: - 狸猫换太子:这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讲述的是宋朝真宗时期,刘皇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派人将刚出生的太子换成了一只狸猫,企图掩盖真相。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狸猫换太子”,用来形容暗中玩弄手法、欺骗他人。 - 狸裘:指用狸皮制成的皮衣,因为狸皮质地柔软、轻便,所以适合制作高档皮衣。 三、文化寓意 “狸”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寓意。它不仅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一种动物,更通过引申意义,成为了人类社会中的一种象征。比如,“狸猫换太子”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欺骗与背叛,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权力、利益时的复杂心态;而“狸裘”则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狸”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其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通过学习和了解“狸”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的博大精深。

狸


※ 狸的意思、基本解释,狸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狸为貍的俗字。形声。从豸( zhì),长脊的野兽,里声。本义:狸子,也叫野猫、山猫)

(2) 同本义 [leopard cat]

捕鼠不知狸狌,此家猫也。——《庄子·秋水》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诗·豳风·七月》

(3) 也叫“钱猫”、“山猫”、“豹猫”、“狸猫”、“野猫”。体大如猫,圆头大尾,全身浅棕色,有许多褐色班点,从头到肩部有四条棕褐色纵纹,两眼内缘向上各有一条白纹。以鸟、鼠等为食,常盗食家禽。毛皮可制裘 。又如:狸狌(野猫);狸制(狸兽毛皮制成的服饰);狸力(神兽名)

(4) 黄鼠狼的别名 [yellow weasel]

康熙字典

狸【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里之切《集韻》陵之切,?音离。《玉篇》似貓。《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禮·內則》狸去正脊。《左傳·襄十四年》狐狸所居。《莊子·逍遙遊》子獨不見狸狌乎。?身而伏,以?敖者。

《徐無鬼》是狸德也。

《史記·封禪書》狸首者,諸侯之不來者。《註》徐廣曰:狸,一名不來。

《揚子·方言》貔,關西謂之狸。

《史記·封禪書》殺一狸牛,以爲俎豆牢具。◎按註作犛牛,當與犛通。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貍【卷九】【豸部】

伏獸,似貙。从豸里聲。里之切

说文解字注

(貍)伏獸。似貙。伏獸、謂善伏之獸。鄭注大射云。貍首、逸詩。貍之言不來也。其詩有射諸侯首不朝者之言。因以名篇。皇偘以爲舊解云。貍之取物、則伏下其頭。然後必得。言射亦必中。如貍之取物矣。上文云貙似貍。此云貍似貙。言二物相似。卽俗所謂野貓。从豸。里聲。里之切。一部。

交流分享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来发评论吧~踩踩你的足迹
. Waline v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