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髁字的解释
髁

拼音 注音ㄎㄜ
部首骨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五笔MEJS 五行 统一码9AC1
笔顺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丨ノ丶
名称竖、横折、横折、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横、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kē(ㄎㄜ)

⒈  骨头上的突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亦指大腿骨或膝盖骨。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从骨、果声

English

thigh bone, hipbone; kneecap

最读网髁字讲解

“髀”字的语文讲解 “髀”是一个汉字,其本义与大腿有关。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大腿的肌肉来感知骑马时的平衡状态,因此“髀”也引申为与大腿相关的动作或部位。 一、字义解析 1. 基本含义:“髀”字的基本含义是大腿,特别是大腿的上部分。 2. 引申含义:除了直接指代大腿,该字还可以引申为与大腿动作相关的词汇,如“髀肉复生”,意指长时间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常用来形容人久别重逢,在马上愉快地弹跳。 二、字的结构 “髀”字属于形声字。从月(肉),本声。本义是指大腿,因为大腿是身体的重要部位,所以“髀”字从月(肉)声,表示与大腿有关的意义。 三、成语中的运用 “髀”字在成语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髀肉复生”这个成语就来源于《三国演义》,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在这个成语中,“髀”字不仅保留了其原始的含义,还通过成语的形式,传达了一种对久坐不动、不思进取的批评意味。 四、文化背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身体的各个部位有着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髀”字作为与大腿相关的字,也承载着人们对身体认知的一部分。同时,通过“髀”字,我们也可以窥见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五、总结 “髀”字虽然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语言智慧却是丰富的。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人们对身体的认知,还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视角。在现代汉语中,“髀”字虽然不常用,但它在文学作品和成语中的运用,仍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髀”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和文化底蕴。

髁


※ 髁的意思、基本解释,髁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股骨 [tighbone;femur]

髁,髀骨也。——《说文》。段玉裁注:“髀骨,犹言骰骨也。”

(2) 尾骨 [coccyx]

髁,尻骨。——《一切经音义》引《三苍篇》

(3) 踝骨。也作“踝” [anklebone]

群儿坌涌,各持砖瓦击其髁…次日,家人寻之归,两足青紫。——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 膝骨。也 指膝部 [kneecap]

髁,膝骨。——《广韵》

(5) 膝端为髁,踵两旁圜骨为髁 [condyle]。如:肱骨髁;股骨髁

康熙字典

髁【亥集上】【骨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苦臥切,音課。《說文》髀骨也。《博雅》臎髁,?也。《廣韻》膝骨。

《集韻》苦果切,音顆。

苦禾切,音科。義?同。

《集韻》苦瓦切,音跨。《莊子·天下篇》謑髁無任。《釋文》謑髁,不正貌。王云:猶謹刻也。《韻會》髁,今作骻。

《集韻》苦會切,音檜。義同。或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髁【卷四】【骨部】

髀骨也。从骨果聲。苦臥切

说文解字注

(髁)髀骨也。髀骨猶言股骨也。醫經亦謂之股骨。沈氏彤釋骨云。腰䯊骨旁臨兩股者曰堅骨、曰大骨、曰髂。一身之伸屈司焉。故通曰機關。關之旁曰髀樞、亦曰樞機者、髀骨之入樞者也。在膝以上者曰髀骨、曰股骨。其直者曰楗。其斜上俠髖者則所謂機也。按髀之上曰髖卽俗所謂髂也。髁者、髀與髖相按之處。人之所以能立、能行、能有力者皆在於是。故醫經謂之機。骨空論曰俠髖曰機是也。醫經曰腰髁骨者、其字當作䯊。卽髂字。不當作髁。文?注引埤蒼曰。髂、腰骨也。从骨。果聲。苦臥切。十七部。

交流分享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 Waline v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