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镝
拼音
dí
注音ㄉ一ˊ
繁体鏑
部首钅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左右
五行金 统一码955D
笔顺ノ一一一フ丶一丶ノ丨フ一丨丨フ一
名称撇、横、横、横、竖提、点、横、点、撇、竖、横折钩、横、竖、竖、横折、横
部首钅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左右
五行金 统一码955D
笔顺ノ一一一フ丶一丶ノ丨フ一丨丨フ一
名称撇、横、横、横、竖提、点、横、点、撇、竖、横折钩、横、竖、竖、横折、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镝(鏑)
⒈ 箭头,亦指箭:锋镝。鸣镝。
异体字
- 鏑
汉英互译
Ds、Dy、dysprosium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dysprosium
最读网镝字讲解
“镋”字的语文讲解
“镋”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其独特的应用。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含义
“镋”是一个形声字,从金,台声。从“金”,表示与金属有关;“台”作为声旁,表明了字的读音。其本义通常指一种农具,类似于古代的一种锄头或镰刀,用于刨土或收割。
二、词义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镋”字的词义有所扩展和演变。在古代文献中,它也可以指代一种类似于锅的器具,用于烹饪或盛放食物。此外,“镋”还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坚硬、锋利等特性。
三、用法示例
1. 名词用法:在古汉语中,“镋”常被用作名词,指代农具或烹饪器具。例如,《诗经·小雅·鹤鸣》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乐既和畅,杯觞自斟。皿以百朋,司仪告宾。宾私面、私觌、致饔饩、还圭璋、贿赠、飨食燕,所以明宾客君臣之义也。”其中的“饔饩”指的就是祭祀用的食品,可以用“镋”盛放。
2. 动词用法:“镋”在现代汉语中较少用作动词,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可以表示刨土或收割的动作。例如,《说文解字》中有“镋,钲也。”的描述,虽然这里的“钲”并不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镋”,但可以看出“镋”与金属器具有关。
3. 形容词用法:“镋”还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坚硬、锋利等特性。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中有“遇诸涂,则请焉,其与之乎?不然,必长于上,请徙于他所。”其中的“长于上”可以理解为“锋利”,因为锋利的刀剑更容易切割物体。
四、文化意义
“镋”字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汉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耕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镋”作为农具之一,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时,“镋”字也出现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歌、散文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镋”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韵味的汉字。通过对其基本含义、词义演变、用法示例以及文化意义的讲解,相信您对这个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镝的意思、基本解释,镝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镝
鏑
〈名〉
(1) 稀土族的三价金属元素,它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已知的具有最大磁性的物质之列。其氧化物呈白色,而盐呈微黄色 [dysprosium]——元素符号Dy
(2) 另见
基本词义
◎ 镝
鏑
〈名〉
(1) (形声。从金,啇(
)声。本义:箭的尖头)(2) 同本义 [arrowhead]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锋镝;箭镝;镝矢(内部有三个小空洞的箭头。射出时会发出响声,因此也叫鸣镝);镝箭(即镝矢)
(4) 箭 [arrow]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曹植《名都篇》
(5) 另见
康熙字典
鏑【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都歷切《集韻》《韻會》《正韻》丁歷切,音的。《說文》矢鏠也。《釋名》鏑,敵也。可以禦敵也。《史記·秦楚之際月表》銷鋒鏑。《註》鏑,音的。一作鍉。
又《匈奴傳》作爲鳴鏑。《註》鏑,箭也。如今鳴射。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鏑【卷十四】【金部】
矢鏠也。从金啻聲。都歴切
说文解字注
(鏑)矢鏠也。謂矢族之入物者。古亦作鍉。是聲啻聲同部也。从金。啇聲。都歷切。十六部。
交流分享
. Waline v2.14.1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