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犹字的解释
犹

拼音 yóu 注音一ㄡˊ 繁体
部首犭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72B9
笔顺ノフノ一ノフ丶
名称撇、弯钩、撇、横、撇、竖弯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犹(猶)yóu(一ㄡˊ)

⒈  相似,如同:犹如。过犹不及。

⒉  尚且:犹且。犹自。困兽犹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⒊  〔犹豫〕迟疑不决。

⒋  〔犹疑〕迟疑。

⒌  仍然,还(hái ):犹然。记忆犹新。

异体字

  • ?

汉英互译

just as、like、still

造字法

形声:从犭、尤声

English

like, similar to, just like, as

最读网犹字讲解

犹抱琵琶半遮面 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汉字犹如璀璨的繁星,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意义。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字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个字组合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深邃的情感与意象。 首先,我们来看“犹”字。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如“仍然”、“还”、“尚且”等,常用来表达某种情况或状态持续不变。在这里,“犹抱琵琶”意味着依然抱着琵琶,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执着、不舍或羞涩的心态。 接着是“抱琵琶”这个动作。琵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演奏时需要双手持抱。将琵琶抱在怀里,不仅是一种演奏姿势,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可能象征着对音乐的喜爱、对艺术的追求,或者是对某个人的深深眷恋。 最后是“半遮面”这个描述。遮面通常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容颜,半遮则意味着部分隐藏、不完全展现。在这里,它可能暗示着一种羞涩、含蓄或是故意回避的态度。这种姿态往往与内心的挣扎、不安或是对某种情感的犹豫不决有关。 将这三个字组合在一起,“犹抱琵琶半遮面”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它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自己深爱的事物时,既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又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犹豫、害羞或无法完全展现自己。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用来表达青春期的迷茫、对爱情的渴望与挣扎等主题。 这个字组合不仅富有诗意,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的多变性。它让我们明白,在面对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时,我们往往会感到困惑、无助甚至恐惧,但正是这些感受构成了我们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的部分。 在现代汉语中,“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某种含蓄、委婉或保留的态度。它提醒我们在表达情感时要更加真诚和勇敢,同时也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感受。

犹


※ 犹的意思、基本解释,犹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yóu

〈名〉

(1)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2)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a kind of monkey]

猶,愑属。——《说文》。字亦作猷。

犹如麂,善登木。——《尔雅》

犹,五尺大犬也。——《释文》引《尸子》

犹,兽名也。——《颜氏家训·书证》

犹与未决。——《史记·吕后纪》。索隐:“犹,猿类也。夘鼻长尾 ,性多疑。”

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水经注》

(3) 犬子 [son of dog]

犹,《说文》:“陇西谓犬子为犹。”——《集韵》

词性变化

yóu

〈动〉

(1) 如同。好比 [like]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墨子·公输》

梁肉之与糠糟。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孟子·梁惠王下》

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犹子(如同儿子);犹父(如同父亲);犹龙(道之高深奇妙,如龙之变化不可测);犹言(好比说;等于说);过犹不及

(3) 踌躇疑惧[shilly-shally]

心犹嶑而狐疑。——《离骚》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老子》

(4) 又如:犹预(犹与。犹夷。犹豫);犹犹(迟疑不决)

(5) 通“猷”。谋画 [grand plan]

克壮其犹。——《诗·小雅·采芑》

犹来无弃。——《诗·魏风·陟岵》

王犹充塞。——《荀子·议兵》

yóu

〈副〉

(1) 还;仍然 [still;yet]。多用于书面语

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余寒犹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不说犹可,一说他反而更有意见了;此事他犹不知,何况我呢?;记忆犹新

(3) 太 [too]。如:犹薄;犹厚

康熙字典

犹【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玃屬。从犬,酋聲。《集韻》居山中,聞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或作?。《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

《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集韻》可止之辭也。《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傳》猶,可也。

本作猷。《詩·小雅》克壯其猶。《傳》猶,道也。《箋》猶,謀也,兵謀也。《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又》謀猶回遹。《箋》謀爲政之道。

《大雅》王猶允塞。《箋》猶,謀也。

《廣韻》尚也。《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夷猶。《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註》疾舒之中。《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姓。《正字通》宋猶道明。

《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與搖通。《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廣韻》《集韻》?居祐切,音究。《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廣韻》《集韻》《韻會》?余救切,音柚。《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叶余久切,音酉。《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猶)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猶【卷十】【犬部】

玃屬。从犬酋聲。一曰隴西謂犬子爲猷。以周切

说文解字注

(猶)玃屬。釋獸曰。猶如麂。善登木。許所說謂此也。曲禮曰。使民決嫌疑。定猶豫。正義云。說文。猶、玃屬。豫、?屬。此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豫。按古有以聲不以義者。如猶豫雙聲。亦作猶與。亦作冘豫。皆遲疑之皃。老子。豫兮如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離騷。心猶豫而狐疑。以猶豫二字皃其狐疑耳。李善注洛神賦乃以猶獸多豫、狐獸多疑對說。王逸注離騷絶不如此。禮記正義則又以猶與豫二獸對說。皆郢書燕說也。如九歌君不行兮夷猶。王逸卽以猶豫解之。要亦是雙聲字。春秋經猶三望、猶朝于廟、猶繹今。謂可已而不已者曰猶。卽猶豫、夷猶之意也。釋詁曰。猷、謀也。釋言曰。猷、圖也。召南傳曰。猶、若也。說文。圖者、畫也。計難也。謀者、慮難也。圖謀必酷肖其事而後有濟。故圖也、謀也、若也爲一義。周禮。以猶鬼神示之居。猶者、圖畫也。是則皆從遲疑鄭重之意引伸之。魏風毛傳。猷、可也。可之義與庶幾相近。庶幾與今語猶者相近也。釋詁又曰。猷、道也。以與由音同。秩秩大猷、漢書作大繇可證。釋詁又云。猷、巳也。謂巳然之䛐。亦卽猶三望之類也。从犬。酋聲。以周切。三部。今字分猷謀字犬在右。語助字犬在左。經典絕無此例。一曰隴西謂犬子爲猶。此別一義。益證从犬之意。

交流分享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 Waline v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