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读词典

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进入丰硕收获期

时间:2022-09-19 22:14:34 作者:趣历史 字数:2975字
2013年09月04日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9月4日电(记者吴小康 李斌)从早期收获计划到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农业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已连续举办十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吸引力显着增强,成为众多企业前来寻求商机的“大舞台”。  正于此间举办的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今年首次设立东盟咖啡展区,60多家企业参展。越南西贡咖啡食品有限公司今年是第三次参展,负责人陈海平有意在展台显眼处摆放上咖啡树、咖啡豆,“我们希望将咖啡文化传输给消费者,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几年前,中国人陈海平前往越南开办咖啡加工厂。现在,工厂年产能力达到50万吨,其中超过三成的产量销往中国。  从2004年启动“早期收获计划”至今,中国与东盟农业领域合作方兴未艾。中国与东盟的气候条件差异,使各自优势农产品在对方处寻找到新的市场。中国的苹果、梨、柑橘、猕猴桃、红提等北方温带水果是东盟国家缺少的,而东盟许多热带产品,如榴莲、山竹、火龙果、腰果等则是中国需要的。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生态多样、特色农业等共同特性,彼此又具备“取长补短”的基础,农业合作大有可为。  “我们几乎每周运一批水果到东盟国家。”前来参加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山东省烟台市宏辉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先俊说,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深入,公司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几年每年出口的水果已达到3万多吨,贸易额超过1000万美元,主要品种有苹果、红提、葡萄等,市场主要有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  地处中国和东盟国家前沿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农业大省区,也是水果主产区。自治区副主席黄日波说,农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最早受惠受益的领域,也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广西农业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自贸区以及中国—东盟水果推介活动等平台,走出了省外、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东盟,走向了世界,农业对外开放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南宁市社科院东盟研究所所长林昆勇介绍,中国与东盟间的农产品有很大的互补性,东盟的甘蔗、木薯、水稻等原材料大量出口至中国,而中国生产的种子、肥料、农药等则受到东盟国家的欢迎。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的统计显示,近年来广西共有30多家企事业单位赴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开展木薯、甘蔗、茶叶、蔬菜、剑麻的种植加工,对外投资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