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成语出处:
来源之一: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来源之二: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当然见解跟成语原来的意思有所不同,所以我称之为“成语新解”。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头条友人见谅、包涵!
班门弄斧的基本意思如前文所说,而且含有贬义,讽刺的意味。可是我要说,正是由于我们的能力不行,水平一般,就要敢于在行家面前耍斧头。这样,经过行家的点拨,我们才能得到提高。
因为只有行家才能看出我们的破绽,才能指出问题的本质所在。没有行家的点评,有时候我们可能真的是闭门造车,这会让我们固步自封,甚至是开旧车,走老路。
所以,我们要敢于、勇于在行家面前班门弄斧。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要是行家,就会发现我们的破绽。
如果我们耍了斧头,结果行家没发现破绽,或者说点评不到位,甚至于说我们在他们面前炫耀自己的本领。那么这是他们的托词跟借口,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他们根本不能称之为“行家”。
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懂,真正地行家是不会说出有损于自己的形象、荣誉、尊严的话的。这些“假行家”只是在那里装模作样的乱点评,他们真的是在滥竽充数,不懂装懂。这样的“行家”真是要不得的。
再者,从师生关系而言。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对于学生来说,可谓“行家”;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所以,学生在老师面前也要有“班门弄斧”的精神,要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向老师问疑难问题。
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提高,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但现实中,往往是学生会去抄现成的答案,所有问题都是全对,但知识根本没有学到,没有从行家老师那里去到真经。
可见,要在某一领域成为真正的行家是不容易的。因为只有“行家”才有资格检阅“班门弄斧”的人。
当然,“班门弄斧”者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让“行家”心满意足,找出有亮点的“破绽”,或者说在某一天甚至于难住“行家”。当“班门弄斧”者难住了“行家”,那自己也就成为了行家。
这样看来,“行家”与“班门弄斧”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补充的,互相促进的。也就是说,谁也离不开谁。
所以,只有在行家面前敢于班门弄斧,才能获得行家精美的点评,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为了自身能力的提高,让我们大胆地在行家面前班门弄斧吧!
可见,作为班门弄斧者,只需要勇气、胆量就足够了;可作为行家,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