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这个称呼好像已经很流行了,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熊孩子称谓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理念 正确看待问题儿童的相关讯息,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熊孩子称谓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理念
新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6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不是“熊孩子”的“护身符”?针对社会上部分这样的声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26日在北京表示,给有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戴帽子,叫“熊孩子”,这本身就不符合保护未成年人的理念,一定程度是戴着墨镜看待“问题儿童”。
郭林茂指出,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是一个承载着中华未来希望的特殊群体,通过实现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极个别未成年人有了罪错,就指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熊孩子”的“护身符”,这是片面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
他强调,未成年人是一个重要群体,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心智相对不成熟,认知水平偏低,自控能力较差。少数未成年人违反法律,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更多的原因应归于我们成年人,不能简单地归罪于未成年人自身。“对触犯法律的未成年人采取教育的手段进行挽救,让其重新健康成长,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更何况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
如何正确看待问题儿童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也是解救当前学前教育错误教育观的一剂良药。
传统观念中忽视儿童、把他们当做小大人、当做没有独立权利的个体、只是成人的附庸等等,忽视儿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忽视儿童是有内在发展潜能的,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自己的世界。针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可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正确对待儿童的重要前提,也是解救教育的当务之急,一刻也不能耽搁。
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儿童到底是谁?他们有什么样的需要?他们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本文就这几个方面做一简单探讨。
儿童是谁相信很多人都未曾认真考虑过这个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的问题,他们也许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说儿童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是我们夫妻爱的结晶,是老天赐予我们的宝贝,他们就是个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小孩儿,可是,儿童真的是这些吗?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儿童究竟是谁。
1.儿童是哲学家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柏拉图曾说过,哲学源于惊讶,而这些都是儿童所具备的,所以他们就是一个个小小的哲学家,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对世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这大千世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充满神奇意义的,很多成人看来是无聊的,没有意思的事情在儿童看来它们都是有意思、有意义的、是很值得探究的。正是源于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的神圣崇敬与惊讶,才使得儿童勇于探索。很多儿童提出的看似简单的问题可是困扰很多成人哲学家的复杂哲学问题,所以可不要忽视儿童所提出的那些问题,成人的不耐烦可能会使一棵棵哲学幼苗早早夭折,这样对于他们内部潜能的发挥是很不利的。
2.儿童是梦想家在梦想里儿童生活在比现实世界更为宽广宏大的世界里;在梦想里他们可以过任意他们想过的生活,而不受现实世界的约束;“在梦想里,他们可以是诗人,可以是艺术家,他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这上,梦想给了儿童诗意,也给了他们自由。”所以,我们成人绝不可以随意的剥夺儿童的梦想,剥夺了儿童的梦想,就等于剥夺了他们过他们想要生活的权力,剥夺了他们做人的自由。
3.儿童是游戏家儿童的游戏是儿童内部潜能的外部表达,游戏是儿童浓缩的复演人类生命进化史上各种活动形式的一条捷径,所以,在儿童出生时,这些丰富的活动形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熊孩子称谓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理念 正确看待问题儿童的相关讯息,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教育讯息请关注本站教育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