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资讯-教育资讯

教育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教育部注重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时间:2022-10-07 21:00:51 作者:优美文章达人 字数:3877字

教育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在最近发布的“双减”政策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未来教育的总体趋势还是强调全面发展的教育,最近的教育部又在主张注重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教育部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劳动教育进课程教材情况时强调,要通过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等途径,将劳动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各个方面,解决有教育无劳动的问题,努力克服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要注重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防止把新时代劳动教育与过去的劳技训练混为一谈。

教育部注重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意见》提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

鼓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意见》提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

《意见》提出,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意见》提出,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和教育部注重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具体信息,大家想要了解更多内容的也可以点击本站进行搜索了解,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