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张思德》以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为线索。这部作品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电影张思德观后感6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张思德观后感1
《张思德》讲述了共产党人的动人故事。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他们都忠实地实践着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部电影之所以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就在于它们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这就是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张思德以及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部影片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共产党人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才能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才能体会平凡中的伟大,艰辛中的幸福,奋斗中的快乐。从张思德到雷锋,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杨利伟到奥运健儿……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都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消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的心中。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同时,这种震撼力也来自观众心灵深处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共鸣。影片诠释了众人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 真正的崇高,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淡。真正的美善,只会因朴素的质地更生光辉。凝望这个普通的背影,感受到一种永恒: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观后感2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发表悼念张思德同志著名讲话《为人民服务》60周年。通过观看影片《张思德》使我们感受到了灵魂的震撼。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与那个时候相比,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升辉。伟大的精神,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60年以后的今天,为什么人们还这样怀念张思德、崇敬张思德?这说明,改革开放年代仍然需要张思德,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我们应该经常地想一想张思德,比一比张思德。
一比张思德怎样对待职务。张思德1915年出生,18岁参加红军,受过三次伤,立过几次功,走过长征路。但他在参加革命的11年中,一直都没有升迁。许多和他资历相同的人早已经是团长、旅长了,可是他却从无怨言,尤其是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和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张思德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并说:“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
二比张思德怎样对待工作。张思德是毛泽东同志身边的工作人员,但听说需要有人到距延安70多公里的安塞县石峡峪庄开荒种地时,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出发;并且哪
里最苦最累,就带头在哪里干。眼看种下的庄稼就要收获了,农场又决定让张思德进山烧炭,当队长问张思德有什么困难时,张思德坚定地回答:“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
三比张思德怎样对待同志。在长征途中,为了解决断粮的困难,张思德带头“尝百草”。而在茫茫的草地上,野草遍地,毒草丛生,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是很危险的。当他尝了一种叫“野萝卜”的东西中毒以后,第一句话就是:“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在延安时,张思德常说:“革命队伍里的人,应该互相帮助。”他发现炊事员老王的脚裂了口子,就一连几天给老王洗脚,直到裂口好了为止。
比一比张思德就会发现,许多同志没有张思德辛苦,没有张思德功劳大,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却比张思德多得多。现在,有的人在名利、地位、待遇问题上 甚至公开伸手要职务、要待遇,达不到目的就满腹牢骚,把工作撇在一边。这些同志应该感到惭愧。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通战士,但丝毫也不卑微。他牺牲了几十年后,仍被人们赞颂和敬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能够得到毛泽东同志如此赞扬的能有几人,能够以战士的容光而青史留名的能有几人?
作为一名国家干部要永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要向张思德同志那样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任劳任怨的作好本职工作。
张思德观后感3
我们的革命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是因为我们拥有太多的像张思德那样默默无闻、舍小家为大家的小战士。我用自己的话概括他们的精神:那是爱的奉献。其实,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需要爱的奉献。而现实中,更多的生命只是计较着索取与奉献的比重,追求拥有更多的关怀。在我们的周围更多的是所谓"另类"的"奉献",轰轰烈烈、争名争利。而真正的奉献是如张思德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很多人总是企盼着一生中有多少份被给予,而却忘了被给予的前提——奉献。太多的人又总是计较自己"奉献"后应得到的回报。而那些纯洁的奉献者,他们确实是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在无意之中拥有了更多的被给予。
生命是朵清纯的花,只需为世间奉献一丝清香,就是给世间一份回报。我体会到,世间最高的境界就是奉献,能乐于奉献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生命是什么?我寻找到了我要的结果与答案。看了《张思德》后,我读懂了一句话:"生命是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普通战士的一生,却感动千万人。跑!风里跑、雨里跑,张思德短暂的一生几乎都在不停地向前奔跑。给老乡帮忙、为同志服务,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一直跑到生命的尽头,倒在烧炭的窑里。他普通、平常、说得少做得多、毫不起眼。正是他和同他一样的千千万万的人支撑起我们的事业,他们的身后留下了至今仍回响在天地间的声音:"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观后感4
张思德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他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工作,对人民群众满怀赤诚之心。他的感人事迹激荡着我的胸怀,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张思德》这部影片的一个精彩之处,是把为人民服务、为革命艰苦奋斗这支宏大的宗旨意蕴融入普通战士的具体行为和感情状态中,用人性的善良美德展现出来。观众在影片中听不到什么豪言壮语,也看不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通过张思德同志对待身边每一个人的态度,如他对领袖毛泽东、对烈士遗孤宋光明、对老革命哑巴炊事员、对烧炭队员小白,特别是对犯了错误的同乡刘秉钟的那种态度,使我深切感受到那种"与人为善"的美好品德,感受到温暖人心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看过影片,使我对这个平凡的小战士肃然起敬。我不禁想到,我们不少同志常常不能专注于自己平凡的岗位,常常为自己身份、职位的高低而唉声叹气,以为平凡的人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看看张思德吧,他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在战斗部队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高尚品质十分可贵,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伟大的人生。 张思德同志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我决心从自己的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安心学生工作,不断探索改进工作方法,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高目标,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
张思德观后感5
随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继续教育学院党支部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学习的劲头越来越高,在学习效果渐入佳境的同时,我们的学习方法也有张有弛,并不枯燥。
9月28日下午,我们支部组织观看了电影《张思德》,电影故事中具体鲜明的人物设置和生动有趣、感人至深的情节安排将我们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黑白"年代,却同样让我们发现了在"特殊的前线"上,共产党员胸膛里那颗永不磨灭的闪闪红心。
电影《张思德》以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为线索,以平实、质朴的艺术笔触,再现了一代共产党员典型形象的塑造。影片开头,借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就给张思德同志这个人定了性——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
张思德同志父母早亡,自己也并无子女,影片偏偏设置了一个孤儿叫他爸爸,他自己也将无依无靠的"老革命"认作了父亲,表明张思德并不是神,也不是傻,他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知冷知热的性情中人,当张思德的好友刘秉钟贪污被判刑,未婚妻也离开他时,张思德并没有放弃这个犯了错的好友,以一贯的真诚和热情鼓励他重新站起来,作为朋友,张思德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可贵。
张思德身上还有古道热肠的一面,当王团长一次次地来看毛泽东而不遇时,张思德知道革命流血牺牲是常有的事,说是下次再来,可是不一定能活到下次,所以张思德冒雨带王团长去找毛泽东,虽然这次还是没见着,但张思德没有食言,在下一次,在王团长弥留之际,张思德请来了毛泽东来看望牺牲前的王团长。
影片通过点点滴滴来让观众对张思德这个人物产生印象,进而认同,而后被感动,再后受教育,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如开场戏合唱队在高歌一曲抗日战歌"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时,电灯灭了,队长一声:梯子。张思德马上冲出去以身为梯,帮队长在第一时间排除了故障,令首长可以继续观看自己团队的演出,毛主席随口说了声车里有味,镜头一转张思德已经在将整个车子擦拭一遍。车胎修好了,张思德一个人将车胎弄回装上,保证了首长的正常行动,乡亲大妈的猪跑了,张思德满世界地追,甚至扑入河里去捞,更有许多重要的文件和指示都是通过张思德的手送下去,通过张思德的脚传下去的,直到烧炭牺牲,张思德一直以一颗火热的心紧贴着党组织,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张思德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人后默默地做事,并没有人看见,并不需要有人知道,因为他是在为人民服务。
伟人身边的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伟人的尊重和认可,毛泽东同志承认了像张思德这样的同志,毛泽东说:像张思德这样的同志默默无闻,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平时注意不到,但他们支持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由张思德进而要求全党:"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些话,后来传遍了中国的家家户户,成为每个党员和要求进步的同志的座右铭。
张思德观后感6
昨天,我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影片《张思德》,影片中有一名八路军战士叫张思德,是毛泽东身边的一名警卫战士,也就是这名普通的战士用他朴实无华,却又重如泰山的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走完了他短暂的革命生涯。生前,他当过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搞过生产、烧过木炭。作为共产党的一员,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革命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奉献。最后在执行烧炭任务中,因炭窑突然崩塌,为救战友的生命而不幸牺牲。
看完影片后,我感触颇深,为能成为英雄的部队中的一员而自豪。作为老前辈,他影响着每一代军人,作为千千万万无名英雄的代表,他影响着亿万华夏儿女。这部影片的主旋律,树立我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强化精神支柱,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同时也激励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六十年如弹指一挥间,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光芒四射的大字却愈发显示出永恒的魅力,六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是为这普普通通的一名战士的牺牲,不仅亲自参加了追悼会,还在会上发表了惊世宏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是啊,一个普通的士兵,竟能引起一代伟人如此看待,他能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呢?的确,张思德同志确是如毛泽东同志赞扬的那样“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影片中,有一次他为送毛泽东同志亲自写的一封重要信件,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下,为躲避敌人追捕,跳入一个臭气熏天的水沟,一待就是半天,直到敌人撤走。他这种毅力是多么的强大,也是他有一颗坚定不移为人民利益着想的热心和为革命解放事业奉献一切的精神动力,驱赶走了一切艰难困苦。他只走过了29个春秋,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种坚毅的革命意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在人们思想上产生了共鸣,在新社会里产生了许多如张思德同志那样处处为别人着想时刻考虑着别人的疾苦,热情关心战友的成长进步,把自己的分分秒秒都献给革命事业的英雄,如雷锋,情愿作无名的螺丝钉,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真实的行动干出平凡而伟大的业绩来;苏宁,这个为现代化国防建设而献身的军人,在短暂的人生中先后五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回战友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是的,命运对他们是不公的,但是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显示出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这新国度里如一盏光芒万丈的灯塔,激励着亿万军民流血奋战,前仆后继,使当家作主的亿万劳动民众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张思德,你没有离我们而去,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