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库

2021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优秀事迹范文(精选4篇)

时间:2022-09-26 20:02:26 作者:知乎OK啦 字数:17229字

2021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优秀事迹范文,回望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小康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包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下是本站网小编整理的关于2021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优秀事迹范文4篇,希望你喜欢。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优秀事迹范文篇一

在宁夏xx县,有一个地名很特别的乡镇——喊叫水乡。喊叫水,地如其名,十年九旱,由于缺水,全乡19个村都是贫困村。近年来,宁夏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扶贫工程,不仅让全乡贫困村今年全部脱贫销号,也让喊叫水人走出了一条生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正在准备给玉米地灌水的村民叫马xx,按照喊叫水乡“以人定水,以水定产”的规定,他家的玉米地,一亩地一次可以灌溉40分钟。

水是这里最紧缺的资源,也是乡亲们贫困的主要原因。因为缺水,地里庄稼十种九不收,养的牲口要喝水,都要走上两个小时,到山沟里去喝苦泉水。

喝水不愁、让山川变绿,成为喊叫水几辈人最大的梦想。2017年,乡亲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由国家、自治区实施的宁夏固海扩灌扬水工程和宁夏中部干旱带西部供水xx县喊叫水片区工程,让这里3.5万人的饮水和25万亩农田的灌溉难题得到了解决。

有了黄河水,昔日的干渴土地变成了绿色农田。马xx借助宁夏实施的精准扶贫工程,种了40多亩多玉米、杂粮,20多亩红枣,再加上圈养的肥羊,一年纯收入达到了6万多元。今年,他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盖了130平米的新房。

水通了,曾经外出谋生的村民也纷纷返乡,大力发展硒砂瓜、枸杞、色素辣椒等特色种植产业和养殖业,踏上了脱贫致富快车道,现在全乡仅硒砂瓜种植规模就达到5万多亩。

解决了水困,也就破除了贫困。Xxxx年,喊叫水乡19个行政村全部脱贫销号,全乡389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全部脱贫摘帽。在喊叫水人看来,生活要小康,还要在节水用水上下功夫,把每一滴黄河水用到极致。按照规划,未来的喊叫水乡将建成一个草畜小镇和养殖、瓜果基地,在经济上和生态上同步走向小康。对于这样的未来,马xx和乡亲们充满了期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优秀事迹范文篇二

去年年底,贵州省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搬迁规模全国第一,离开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荒凉大山,迁向城镇,乡亲们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这些孩子是贵州省xx县第六小学的学生,之前他们一直住在大山深处的三宝乡,两年前跟随乡亲们整乡搬迁到了这里。孩子们不仅有了新家,还有了一所新学校。

有了大操场、图书馆,有了音乐课、舞蹈课,孩子们对未来有很多憧憬。

低年级的孩子们憧憬着未来,马上就要小学毕业的文xx,已经开始准备自己的初中生活了,因为学习优秀,她提前被州里的重点中学录取了。

文xx的新家就在学校旁边,走路只要五分钟,她邀请记者去她的新家看一看。

回忆起之前在三宝乡的生活,文xx告诉记者,每天上学要走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学校也非常简陋。三宝乡地处高寒山区,自然灾害频发,与外界连通只有一条四米多宽的公路,贫困发生率一度达到57.9%,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

2015年,贵州省开始对身处边远山区的188万群众进行易地搬迁,文xx和三宝乡6000多名乡亲们全部搬出了大山,来到镇上专门新建的移民安置点。

为了让老乡能够在移民安置点安心生活,镇里不仅新建了六所学校,配套了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还专门为老乡们提供了很多的工作机会。

在小镇打造的全新旅游景区里,搬迁移民开店做生意,就可以享受房租、水电费两年全免的优惠。

有不少老乡还想继续种地,于是镇里安排他们在合作社种植野生菌。

如果不想种地,也不想做生意,还可以去小镇的产业园区找工作,老乡们经过培训后,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

周围的变化,文xx都看在眼里,她把这些都告诉了在外打工的爸爸。眼下,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一直在外打工的爸爸,可以像同学的父母那样,早点回来,在镇子里找份工作。

最新数据显示,按照自愿原则,贵州省97.73%的搬迁对象已缴纳医疗保险,93.61%的搬迁对象已缴纳养老保险。截至今年6月底,搬迁劳动力已就业86.17万人,占搬迁劳动力总数的89.19%。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优秀事迹范文篇三

“我们这个扶贫车间与其他县区的不一样,这位企业负责人精神可嘉,用他的话说,即使亏损也要干!”听罢宁夏xx县委宣传部副部长xx的一番话,记者心里直犯嘀咕,企业亏了还怎么扶贫呢?

夏日的六盘山脚下,风清气爽。记者驱车来到绿树环抱的xx镇xx村。走进一个不大的院落,迎面走来一位中年男子。他就是闽宁扶贫车间xxxxx有限公司总经理黄xx。

“听说你们企业目前还在亏损?”“亏就亏吧,估计还得亏两年,到2022年才能开始有‘回头钱’。我早有思想准备。”黄xx回答得很干脆。

“您是福建人,到西海固如此偏僻的小山村扶贫,是出于什么考虑呢?”面对记者发问,黄xx笑着从手机中翻出一张老照片给记者看,照片上一行字十分醒目:“黄道桂烈士之墓”,墓碑下镌刻着“于都县人民政府”几个大字。“我其实是江西人,只是17岁就到厦门打拼罢了。我的家乡是于都,爷爷黄道桂是当年红军独立团指导员,1934年在一次作战中牺牲。”传承红色家风是他决定到六盘山扎根的动力源。

黄xx在厦门市海沧区创办了聚全祥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而海沧区与宁夏xx县是对口帮扶协作伙伴关系。应海沧区在宁夏xx的挂职干部之约,他到西海固实地考察。参观完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黄xx心潮澎湃:“这个扶贫车间我干定了!”

但是企业扶贫的代价可不低。黄xx给记者算了一下账:尽管当地政府建了1600平方米的厂房,相应税收都有优惠,地价和电价便宜,工人工资也比厦门低,但几十种包的面料要从2000公里外的浙江运过来,成品要经石嘴山惠农口岸再经天津港销往华中、华南地区,或出口至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廉价的成本都被物流费用抵消了。

黄xx说,宁夏六盘山的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红利。xx县思源村的扶贫车间有100多名员工,还可以到十字村、园子村或周边隆德县、彭阳县的乡村建分厂。“我计划两年内在六盘山红色老区建设10个扶贫车间,员工将达到1500人,规模上去了,效益也就有了。”

走进生产车间,10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43岁的女工摆香芳指着窗外告诉记者,她家住3里地之外的新民乡石嘴村,家里有3个孩子,丈夫前年因车祸失去打工能力。但摆香芳在工厂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家里还养了2头牛,日子并没有那么难过。

走进泉祥公司的小展厅,各式各样的旅行包、学生书包、时尚腰包琳琅满目。“这款旅行包在欧美订单最多,那款腰包在日本、韩国非常走俏……到2022年,我们在六盘山附近的10个扶贫车间将全部达产,月均产能可达400万个包,产值将超过1亿元,纯利润可达600万元。”黄xx说。

“更有前景的不只这些。”黄xx顺手从展厅左上角拿下一个学生书包,“这是用超纤草等轻质特殊材料制作的,不仅能预防孩子们脊柱弯曲,还具备避雨、漂浮等功能,这款包在日本售价1000元人民币,在亚洲国家非常畅销。随着新产品的推出,相信泉祥的这些扶贫车间将从小亏转为大赢。”黄xx语气非常坚定。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优秀事迹范文篇四

在海南省xx市xx镇,46岁的xx村村民朱xx小有名气。

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时,朱xx家给村里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穷”。一栋破旧砖瓦房,屋顶漏着好几处,每当台风袭来,“屋外下大雨,屋里下中雨”。这年,朱xx家人均年收入只有2300元。

仅仅过了2年,朱xx家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0858元。如今,朱xx已经成了当地响当当的技术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感谢党、感谢政府帮助我们家,而且为我指出了养黑山羊这条致富路。”朱xx感激地说,“党和政府这么帮扶我,我要证明自己值得帮扶!”

“党和政府帮你解决”

朱xx现在满脑子都是黑山羊。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他心里还装着两块“大石头”:一个是债,一个是病。

少年时代,朱xx一家的吃穿用度,全靠父亲在镇小学教书的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读完初中,朱xx便开始打工,干过泥工、当过渔民、进过农场……工作倒是勤勤恳恳,就是攒不下钱。

为了能“多赚钱”,2005年,朱xx辞别家人,只身赴深圳打工,在一家危险废物处理站工作。因为干活踏实、肯钻研,他从包装工做到了业务员,月薪从1000元涨到3000多元。本打算留在深圳好好干,不承想母亲突然病倒,朱xx只好辞职回来,在家乡和妻子一起打零工、跑“摩的”,维持生计。

终日劳碌,兜里刚装进千把块钱,带母亲去趟医院,就全掏了出去。入不敷出,朱xx只好四处借钱。

“月月借钱,月月想办法还钱。我自己也快累病了。”朱xx回忆起那段日子就直摇头。

2014年7月,朱xx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时任xx市就业局局长的潘xx成为他的帮扶责任人。潘xx主动上门给他介绍扶贫政策,把朱xx家的情况摸了个清清楚楚。此时,朱xx的旧瓦房墙面已经爬满裂痕,屋顶也是东缺一角、西漏一块。

“想不想盖房?”

“当然想,可没有钱。”

“党和政府帮你解决!”

“有这样的好事?”

朱xx没想到,更多好事还在后头。

以前治病屡屡掏空全家积蓄,而现在大病报销90%,全家参加新农合,政府代缴保险费用。以前自己因贫困早早结束学业外出打工,如今孩子们每学年都有数千元补贴。

有党的好政策,钱袋子渐渐鼓起来,政府帮扶的两头牛也产了崽。2016年,朱xx家就脱了贫,搬进了新房。

欣喜之余,朱xx也有思考。“过去一次次陷入困境,根子就在没有一个稳定的产业,抵御不了风险。现在脱了贫,就坚决不返贫!”

如何确保朱xx家不返贫,也是xx镇人大主席陈xx的一桩心事。他和潘xx一样,是朱xx的帮扶责任人。经过一番考察,陈符和给朱xx提出建议:“试试养黑山羊,成本低,市场需求大。”xx镇大力发展航天旅游,日渐火热的宾馆酒店将成为潜在客户。

朱xx动心了。2017年,海南省继续给予脱贫户扶贫政策支持,朱xx领到了48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用这笔钱买下两只黑山羊。

“必须吃透一门技术”

不到3年时间,朱xx修建的简易小羊圈,变成了5间宽敞的羊舍。

将一桶桶牧草倒进食槽,看群羊吃罢,朱xx走向一只不吃不喝、躺在地上无精打采的小羊。“它叫‘大耳朵’,生病了,四肢无力,站不起来。”朱xx已请兽医开了药,准备给它打针。只见他左手提起小羊后颈的一块皮肤,右手把注射器针头刺入皮下,然后缓缓将药物推入,动作十分娴熟。“大耳朵”咩咩地叫唤着,妻子陈桂亿一手按着小羊防止它乱动,一手轻抚它的后背。

等“大耳朵”平静下来,朱xx又取了些杨桃叶装在盆里,搁在它眼前。“我现在还不能走。”蹲在小羊旁边,朱xx告诉记者,“它没有力气,要看着它吃,不然旁边的羊可能会来夺食。”

朱xx不是一开始就懂得如何饲养黑山羊的。第一批母羊产崽时,朱xx非常兴奋,一有时间就蹲在小羊旁边看着,生怕有啥闪失。不料,几个月后,一只小羊还是死去了,朱xx很心痛。请教兽医,说是病菌感染导致的。“必须吃透一门技术!”朱xx立志苦学黑山羊的养殖和防病知识。

而就在这个时候,政府为他端上了一道道丰盛的“大餐”。

2017年,xx镇成立黑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养羊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平台。通过合作社提供的技术和信息,朱xx改良羊种,母羊的体格更大更壮了。

离开课堂多年的他,兴奋地坐进了教室。xx市畜牧局举办种养业培训班,邀请专家为贫困户免费传授养殖技术。“换季怎么防病?”“怎样提高羊羔存活率?”朱xx问得很仔细,授课专家答得很认真。行家点拨加个人勤学,成效明显。朱xx把两只羊变成了42只,还发明了一些养殖妙招。

42只羊都有名字,对应着各自的特点。“‘阿来’是你叫它,它就来;‘帅帅’长势最好,最漂亮;‘大耳朵’,就不用多解释了吧。”朱xx掏出笔记本,上面记载着黑山羊的名字和健康信息。好记的名字加上细致的笔记,朱xx夫妇便可因“羊”制宜,精细化照料。

朱xx还创造出“半放养半圈养”养羊法,在羊圈的活动场所栽种一些杨桃和牧草,下午4点多开放给羊群活动。这样一来,单靠早晚两顿“正餐”吃不饱的山羊,就可以在这里补充一些“零食”。

“朱xx家的黑山羊肉质很好,从不愁销路。每次卖羊,他只要发条朋友圈,很快就能售出。”xx村赤土三村民小组组长朱威力称赞道。

“加油干,过上好日子并不难”

“过去过穷日子的时候,我没少接受乡亲们的帮衬。跟自己不沾亲、不带故的各级扶贫干部,更是带着好政策,帮我诊贫脉、断穷根。”回看自己的脱贫路,朱xx心里充满感恩,“如今产业越做越好,手头渐渐宽裕,只要有机会,我就尽力帮助别人。”

凭借过硬的养羊技术,朱xx乐此不疲地授人以渔。一有空,他就会去合作社,跟社员们分享自己的养羊经验与心得。经过口口相传,朱xx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一些养殖户专程从昌洒、潭牛等邻近乡镇赶来向他取经。“他有问必答,好多养殖户都跟他交上了朋友。”朱威力说。

“自己懂多少,就告诉人家多少。我当年学养殖,也是一家家养殖场跑下来、问下来的。人家那时候真心教我,我现在哪能藏着掖着。”朱xx说,“引良种、备草料、驱虫害、种疫苗,这些都不难教会。难教些的,是‘志’与‘勤’两个字,脱贫要靠‘志’和‘勤’。”

“养羊这件事,说难,真不难。我半路出家,不也把42只羊喂得体格壮、毛色亮吗?”朱xx说。

“不过,要说容易,还真不容易。”朱xx举例说,山羊“老三”曾经受伤,伤口还长了虫,他只要一有空就过来检查伤口,用镊子取虫,忙活了许多天才见好。经验技术,就是这么一点点磨出来的。

看到有些贫困户怕失败、怕吃苦,拿到扶贫资金却不敢投资,朱xx感到惋惜。“我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有党和政府的帮扶,撸起袖子加油干,过上好日子并不难!”

以上是小编为您讲解的2021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优秀事迹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作文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