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库

最新关于柴云振未提功绩心得体会(精选)

时间:2022-09-30 05:08:23 作者:优美文章达人 字数:20945字

柴云振杀敌百余人30多年未提功绩观后感,金庸先生的小说里,曾塑造过一个“扫地僧”形象。他其貌不扬,但一出手就让人不得不服气,让人看得很过瘾。那么在现实生活里,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扫地僧”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他们人生,往往比小说里写得更精彩、更令人动容,比如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说的这位中国传奇老兵:柴云振。他用一生,抒写了一段属于中国老兵的传奇。接下来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关于柴云振未提功绩心得体会(精选),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关于柴云振未提功绩心得体会(精选)

1984年9月的一天,四川省岳池县的一个小伙,拉完煤后开着拖拉机到山下的加油站加油。这个小伙名叫柴兵荣,他当时的工作就是在公社开拖拉机。

在等待加油的间隙,他走到了加油站报纸架旁,随手拿起一份9月12日的《四川日报》翻看起来。当他翻到报纸第四版的时候,上面一则寻人启事一下子吸引了他的注意。寻人启事的内容如下:

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柴云振,原是我部三营八连七班班长,有一手食指断了一截,在朝鲜朴达峰阻击战斗中身负重伤,后与部队失去联系……

为什么这样一条看似普通的寻人启事,会引起柴兵荣的注意呢?因为他的父亲柴云正。

老兵种地32年,1984年看完报纸回部队,才知邓小平秦基伟都在找他

柴兵荣觉得很不可思议,报纸上要找的这个人,跟父亲实在太像了。

首先,是父亲也有当兵的经历。自柴兵荣记事起,父亲就和一个普通的农民没什么两样。唯一的不同点是,父亲有时候无意中会提到自己年轻时有过当兵打仗的经历,而且父亲还有一个一直当“宝贝”一样珍藏起来的退伍证。

其次,是在部队里的职位一样。柴兵荣依稀记得,父亲说过他在部队当过班长。

再次,就是那根断指。柴云正也有一根断指,断的也是食指。以前他也问过父亲这根手指是怎么回事,但对方总是摇摇头不肯说,所以他一直搞不清楚具体原因。

思来想去,柴兵荣基本确定报纸上要找的就是他父亲。于是,他兴奋地赶回家中,把报纸拿给父亲看。一到家,他便激动地问道:“爸爸,这是不是找的你哦?”

比起柴兵荣的激动和兴奋,已经58岁的柴云正显得很是淡然,他不以为意地说:“人家找的是柴云振,你爸爸的名字叫‘柴云正’,字都不一样,怎么会是找我哦!”

但是柴兵荣却不愿放弃,连连劝说父亲:“‘振’和‘正’字音相近,而且事实与你的情况完全相同。你不妨去问一问,看找的人是不是你!”

儿子都这么说了,柴云正却依旧不为所动,他说:“是我又怎么样,我还要去让国家把我养起来吗?”

不过最终柴云正还是没有拗过儿子,因为儿子给出了一个让他没办法拒绝的理由:如果身份能确认,就有机会再见见自己的老战友、老首长了。对于这个理由,柴云正真的无法拒绝。退伍32年,他和老战友们都失去了联系,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还好不好,他是真的想再去看看老兄弟们。

老兵种地32年,1984年看完报纸回部队,才知邓小平秦基伟都在找他

最终,在儿子的不断“劝说下”,柴云正同意按照《寻人启事》上的地址,去试试看。那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为了赶紧带着父亲找到解放军,柴兵荣还把家里准备过年的猪都给卖了,拿来当成路费。

那么,柴云正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凡经历,让部队时隔30多年还一直在寻找他的下落呢?

1951年5月16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打响。当时彭德怀为了保存实力,已经下令所有主力部队都退到三八线以北休整。

之所以这样做,也确实是没办法:

一方面,当时我国和朝鲜的航空力量都很弱,而美国在这方面的情况则好得多。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后勤保障情况不容乐观。每一次冲一线,战士们都只能靠自己随身背的弹药和粮食维持;而每一次补给用得差不多了,就只能后撤休息。

另一方面,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我军战士们也已经到了体力的极限,他们确实需要休整一下了。

彭老总的命令一下,主力开始按批次后撤休整。但就在这关键的时候,狡猾的美军却发动了一次迅猛的反攻。一时间,我军有些措手不及。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正在北撤途中的15军军长秦基伟,收到了司令部的紧急命令:

率军迅速到金化以南芝浦里地区占领要点,组织防御,以此阻拦敌人的行动,进而掩护志愿军东线主力兵团撤退。

对秦基伟来说,接下这道命令是承受了巨大压力的,当时15军自己剩下的弹药都不多了。军令如山,秦基伟答复彭老总:“至少顶住10天”。在这个答复前,秦基伟还说了8个字:我们采取一切手段。

老兵种地32年,1984年看完报纸回部队,才知邓小平秦基伟都在找他

5月29日,美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等各种先进武器的掩护下,往朴达峰直扑而来。朴达峰是阻挡敌人北上的军事要地,一旦敌人占领这里,他们就可以充分发挥机械化优势,对我军展开毫无遮拦地追击。在这种情况下,守住朴达峰,阻击敌人前进,是15军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这场阻击战一直打到6月3日,我军抵住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但战士们也有不少伤亡。当时负责守卫朴达峰的是15军45师134团,七连和九连加起来只剩下40多人。等到6月4日下午,在敌人的轮番进攻下,九连和七连主阵地先后被敌人占领。

在这种情况下,三营前沿阵地可以说是岌岌可危。必须要派人把丢掉的阵地夺回来才行,这样才能堵住敌人的进攻缺口。但是这个任务要交给谁呢?正好当时柴云正从师警卫连补充到八连当七班班长,于是营长武尚志就把这一任务交给了柴云正。

之所以把这一关键任务交给柴云正,是有原因的。柴云正22岁就参军了,23岁参加渡江战役。那时候他就是先遣队的机枪手,每一次他都冲在最前面。这场硬仗打下来,柴云正立下了二等功。自从1950年10月入朝以来,柴云正在部队也是屡次立功,可以说他是全营的一员猛将。

任务交给他,营长武尚志很放心。虽然他也知道,这很难。

当时,柴云正带领的7班一共只有13个人,但敌人的数量却是他们的数倍。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不能蛮干,而是要智取。通过对两个阵地的观察,柴云正认为在白天正面强攻并不可行,只有等到晚上趁着夜色掩护找机会夺回阵地。

老兵种地32年,1984年看完报纸回部队,才知邓小平秦基伟都在找他

但真到了晚上,柴云正却发现,敌人不是一般的狡猾。他们到了晚上依旧没有放松警惕,会间续向空中发射照明弹,那耀眼的白光洒下想要趁着夜色掩护实在太难。不过柴云正并没有着急,他细细观察照明弹发射的情况,发现照明弹虽然是持续发射,但是每两颗照明弹中间都有一段四五分钟的间隙。

于是靠着这一段间隙,柴云正带领着5位战士一路躲避从阵地的侧后方潜伏了上去。阵地上的敌人哪会想到志愿军战士竟然会“神兵天降”,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柴云正带着战士消灭了。而第一个山头阵地也算是顺利夺了回来。

而第二个山头阵地,比起第一个,夺取的难度无疑更大。它不管是高度还是险峻程度,都要超过第一座山头。而且经过柴云正带领战友偷袭第一座山头后,敌人也“学聪明了”,他们在照明弹间隙会朝着阵地前开枪扫射。

在这种情况下,柴云正只能改变原本的计划。他让几位战友隐藏在两个方位对着敌人的火力点放冷枪,而他自己则带着另外几名战士绕过敌人的火力,从崖壁上攀援而上,逐步靠近第二个山头。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两次被敌人发现,枪林弹雨向他们倾泻而来。但不管是柴云正还是战友,都没有丝毫退却,他们相互掩护着一路挺进到半山腰,把敌人布置在这里的兵力全部消灭。没了这些“拦路虎”,他们迅速往山顶窜去,正好当时山顶的敌人在开会,就这么被他们“一锅端”了。至此,我军原本丢失的两座山头又重新被夺了回来!

但敌人对于这两个阵地也是“势在必得”,刚刚夺取的战地又被志愿军夺回去了,他们又怎会善罢甘休。天亮时分,敌人的飞机在2号阵地投下了大量炸弹,将2号阵地炸得千疮百孔。之后他们又纠集了两个团的兵力,往2号阵地直扑而来。

虽然柴云正和战友不愿放弃已经到手的2号阵地,但是经过敌人的轰炸,再加上将要面对两个团的兵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我军团部还是向柴云正和其他战士下达了撤出阵地的命令。

老兵种地32年,1984年看完报纸回部队,才知邓小平秦基伟都在找他

之后的战斗中,我军这两个阵地几经易手,最终又失而复得。而柴云正带领的七班战士,也只剩下3人(包括柴云正)。

正当柴云正又一次带领战友夺回高地,返回营地吃完饭准备休息的时候,前方又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在敌人猛烈的攻势下,阵地又一次失守。只听营长武尚志一声大喊:“八连七班,去把阵地给我拿下来!”

前几次收到这个命令,柴云正都是大声说:“保证完成任务”,但这一次他却只是看着营长没说话。营长这才知道,原来他手下已经只有两个人了。

营长没有说话,默默地把自己身边的两个通讯员给了他。就这样,加上柴云正一共5个人,冲了上去。柴云正对他们说:“就是死也要夺回阵地!”

有着前几次夺取阵地的经验,在其他战友的火力掩护下,他们又一次摸到了敌人阵地的后面。当摸清敌人的火力分布后,在柴云正的指挥下,5人配合默契地消灭了敌人,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

随着他们临近山顶,柴云正发现在山顶的拐角处,有一个半掩的山洞。按照以往的经验,柴云正猜测这可能是敌人驻扎在山上的营部指挥所。这一次可是逮到“大鱼”了。柴云正和战友悄无声息地一步步靠近敌人的指挥所,眼看尽在一眼前,柴云正拿出一颗手榴弹,直接扔了进去。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指挥所的敌人伤亡惨重。侥幸活命的敌人纷纷挣扎着从洞中逃了出来,往山下跑去。当这些逃命的敌人到半山腰的时候,正好碰上了另一股敌人,两伙人加起来有100多人,而此时山顶的柴云正和战友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于是这些敌人又一次开始了对阵地的攻势。虽然敌人人多势众,但是柴云正和战友占据着有利地形,在手榴弹和机关枪的招呼下,敌人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冲上阵地。眼看伤亡惨重,敌人只能放弃,再次仓皇往山下逃去。

然而,此时柴云正的形势也很不乐观,其它4位战友已经全部牺牲,而他自己也是全身多处受伤。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阵地保住了。

一个人,站在阵地上,下面是100多名敌军,但他却活了下来。晚年柴云正把这段经历说出来时,还有人觉得不可思议。

老兵种地32年,1984年看完报纸回部队,才知邓小平秦基伟都在找他

其实不只是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美国人当时也觉得上面肯定不只一个中国兵。为了摸清情况,美国人派了4个人先上去,柴云正很聪明,他冲着4人吼道:“缴枪不杀,志愿军优待俘虏!”

这样理直气壮地大吼,一时间也是让几个美国鬼子有些愣神,他们不知这位看似“瘦弱”的中国士兵哪来的勇气,难道他身后还有其他人?不过柴云正可不管几个美国鬼子的想法,当即对着他们就是一梭子弹,4位美国鬼子被他当场击毙了3个。

正当柴云正准备扣动扳机消灭最后一个美国鬼子的时候,冲锋枪里却没有子弹了。此时的柴云正全身多处负伤,但他又怎会坐以待毙,他当即就扔了枪冲上去和美国鬼子展开了肉搏战。

那个美国鬼子人高马大,但柴云正毫不退缩。那天还下着雨,两人就滚倒在满地的泥泞里打斗。在扭打中,柴云正揪掉了对方的一只耳朵,正当他准备顺势去扣对方眼珠子的时候,对方一仰头,张嘴把他的右手食指一口咬了下来。

从那以后,柴云正就失去了一根食指。他不愿意跟家里人细说这件事,因为那天的战斗实在太过惨烈。

食指断了,柴云正依旧没有放弃,他死死抓着对方不放。这时候美国鬼子抓到了一块石头,当即就往柴云正脑袋上招呼,虽然柴云正竭力抗拒,但最终还是晕了过去。美国鬼子以为他死了,又怕我军援军赶到,所以赶紧站起身来,往山下逃去。

原本柴云正是在和敌人进行你死我活的战斗,现在突然间战斗停止,敌人撒腿就跑。这突如其来的安静也让昏迷中的柴云正突然惊醒,他睁开眼睛,只见那个美国鬼子已经跑出去近百米远。

于是他挣扎着,一点点挪动,抓起了刚才敌人丢下的枪支,用最后的力气支撑着自己瞄准了敌人。当他用左手扣动扳机的时候,只听“砰”的一声,那个跑远的美国鬼子应声倒地。而柴云正,也再一次昏倒在了阵地上。

在整个朴达峰阻击战中,柴云正率领着全班战士,共夺回三个敌占山头,歼敌200多人。仅他一个人就消灭了100多名敌人,捣毁了一个敌人指挥所。

老兵种地32年,1984年看完报纸回部队,才知邓小平秦基伟都在找他

既然柴云正立下这样的大功,他又为什么回到家乡做起了农民呢?

当战友们赶到这个高地的时候,他们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敌人尸体,还有已经昏迷奄奄一息的柴云正。他当即就被战友送到了战地医院,当时柴云正全身受伤多达24处,始终昏迷不醒。

当时部队领导对救治他的事情都很重视,彭老总、杨成武等都先后到医院看望他,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这位了不起的英雄。但战地医院条件有限,为了能让柴云正得到更好的医治,他被送回国治疗了。

当柴云正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已经身处内蒙古包头市部队医院了。在医院,经过一年多治疗,他才终于伤愈出院。但那个时候抗美援朝战争还未结束,柴云正所在的部队也还在朝鲜,很多他认识的战友都已经在战斗中牺牲了,他也没办法寻找部队。

于是,不想给部队添麻烦的柴云正在1952年4月,领了三级乙等残疾军人证后,直接在医院办了复员手续。当时,组织还专门给他发了80元补助费和1000斤大米的票据。他就带着这些东西,悄无声息地回到了四川岳池的老家。

回到老家的柴云正从来没有对人说起过自己的功绩,就是家人,也只知道他曾经当过兵打过仗,但具体细节也不太清楚。虽然离开了部队,他却始终以部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地方上发光发热,先后担任过大队长、乡长、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位。

老兵种地32年,1984年看完报纸回部队,才知邓小平秦基伟都在找他

直到他58岁,才有了开头那一幕,儿子看到报纸,劝他去部队证实身份。此时的志愿军15军已经改编为空降兵部队,驻扎在湖北。儿子柴兵荣就陪着父亲一路从四川辗转来到了湖北。

当他们风尘仆仆地来到军部大门时,站岗的哨兵看他们在门口四处张望,于是就主动问道:“你们找谁?”柴云正淡然地说:“我是柴云振。”

当哨兵把这一情况汇报以后,不一会儿,里面就小跑出一位工作人员,他正是发出那则寻人启事的温铁汉,他是军群联络处长。

不过对于这件事,温铁汉也十分谨慎,生怕弄错了人。他询问了柴云正很多问题:比如他的食指是怎么断的,原来在那个连、排、班,等等。

这些事情虽然过去了33年,但是在柴云正脑海里,一切都仿佛发生在昨日,他一一如实回答。至此,柴云正的身份基本已经能够确定。但唯一让温铁汉拿不准的,就是“正”和“振”的问题。柴云正说他一直没有改名,就叫“柴云正”,而不是《寻人启示》里的“柴云振”。

为了搞清这一问题,温铁汉专门请来了在柴云正昏迷后,把他背下阵地的战友孙洪发,并安排两人见面。两人见面前,温铁汉并没有告知柴云正要见的是谁,他是有心想再检验一下。

不出所料,两人一见面,柴云正一眼就认出了老战友,紧紧地抱在一起。至此,温铁汉确认:没错,就是他了!

老兵种地32年,1984年看完报纸回部队,才知邓小平秦基伟都在找他

可能有读者读到这里,还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事隔30多年后,部队会发寻找启示找柴云正呢?

原来,战斗结束后,彭老总和军长秦基伟就把柴云正的事迹上报了,没多久部队就发布了1952年的第一号命令:授予柴云正特等功臣称号。而且,他所在的八连也成了英雄的部队。之后,他的事迹在军中得到了广泛宣传。

但当军功章送来时,大伙儿才发现柴云正找不到人了,此时他已经回到了老家。那时候有人认为,他回到国内伤没有治好,已经牺牲了;也有人认为,如果牺牲了,为何没有遗体,肯定是复员回老家了。对此,秦基伟下令:必须千方百计找到柴云振。

然而,部队派人几乎寻访了全国每一个省市自治区,但始终没有查到柴云振的下落。这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柴云振的名字上,当年为他填名字的战友董贵成是山东人,说话和四川人口音不同,误将“正”写成了“振”。

老兵种地32年,1984年看完报纸回部队,才知邓小平秦基伟都在找他

不只是我们的部队没有忘记他,朝鲜人民也没有忘记这位大英雄。1980年,金日成访华的时候,和邓小平同志聊起了30年前的那些峥嵘岁月,顺便向邓公打听了起了柴云振。

邓公也早就听说过此人,于是便问原15军军长秦基伟。得知柴云振下落不清后,邓公当即指示:“哪怕是大海捞针,我们也要把他捞起来!”

所以,当柴云振终于找到的消息汇报到邓公处时,他也是满怀欣慰,说:“找到了柴云振,我也就放心了。”

后来,柴云振还被金日成邀请赴朝鲜访问。故地重游,几多感慨,曾经战斗的地方现在早已是绿树成荫,但那些峥嵘岁月却始终存于心间。

2018年12月26日,特等功臣柴云振,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93岁。

老兵种地32年,1984年看完报纸回部队,才知邓小平秦基伟都在找他

晚年时,总有人问柴老:“在老家务农的30多年里,有没有想到过自己成了大英雄?”老爷子总是笑着摇摇头,他觉得当兵的上战场保家卫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哪怕打得只剩下他一个人也是如此。这或许就是老兵们最可爱之处,明明是壮举,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句:应该的。

老兵不死……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关于柴云振未提功绩心得体会(精选)全部内容,更多作文内容,请各位同学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