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 > 阅读训练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

时间:2022-10-02 15:08:27 作者:趣历史 字数:3978字

课外文言文阅读 (12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1、圮:pǐ,倒塌。 2、臆断:主观判断。3、 柿:fèi,木片。 4、 湮:yàn,沉落。 5、 傎:diōn,同“癫”,疯。6、 啮:niè,啃咬。 7、 坎穴:洞穴。 8、 溯:从下游向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二石兽并沉焉 ( )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 )

③阅十余岁 ( ) ④一老河兵闻之( )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兽为什么会在河上游出现?请简述老河兵的理由。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起②事物的道理 ③经过、经历④代指讲学者的话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5. 老河兵认为: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把石头迎水一方的沙子冲走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像这样不断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大意对即可)

启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

13.⑴这样 判断动词 ⑵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14.D

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