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 > 阅读训练

《斯诺传略》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22 15:16:35 作者:小豆丁 字数:9096字

斯诺传略

王铎

埃德加•斯诺,生于1905年的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他父亲开了一家不大的印刷厂。从小,他的父亲就要他“子承父业”,但是性格坚毅的斯诺,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20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

多少年后,斯诺曾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九岁就开始帮人把包件从斯诺印刷公司送到报馆去,报馆那幢引人注目的建筑物的中心是一间宽大的生气蓬勃的记者工作室,在那里,我从远处深深地敬慕那些编辑们。”童年时代的这些见闻,在斯诺的幼小心灵里播下了种子。数年之后,他毅然从美国中西部的出生地远涉重洋,在中国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家中,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年轻的新闻记者。

还在童年的暑假期间,他开始对旅行发生了兴趣。斯诺回忆说:“搭乘鲍勃的新型旅行车进行一次探险,我因为把随身所带的钱花光了,只得流浪回家。不过,要不是在那年夏天我亲眼看到了太平洋,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如此坚定地下决心要航海跨越这个大洋。要不是像流浪汉那样搭乘货车游荡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岸边,穿越过费瑟河峡谷和科罗拉多大峡谷,我还不会那么早就品尝到艰苦探险的乐趣,不会那么早就知道大自然和人生竟是如此丰富多彩。”

那年秋天,他回到学校之后,在《悲惨世界》一书中发现了某些外国人物,使他想起那次夏季探险中遇到并产生好感的一些工人和失业者(体面人物心中的“流浪汉”)。斯诺说:“是雨果为我打开了一个思想意识和各种重大道德政治问题的陌生的新世界,并且把我卷进了一个遥远而又轰轰烈烈的历史时代中去。只是到了现在,我才理解,读书可以代替旅行,是仅次于实践的人生第二最佳乐趣。我的早期游荡生涯及其影响,对于我的生活方式来说,可能比我所受的全部正规教育起到的作用还要大。”

斯诺的“生活方式”是全球性的。他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懂得许多国家的人民和思想,他也认识贫富之间、权势者和卑贱者之间的一些关系。中国和中国geming,对斯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1928年他到达中国之后,一留就是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间,他迷恋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传统。他为中国人民以及他们种种划时代的问题所吸引。当他认清了这场geming,并看到geming已经起来,即将成为历史上最不寻常、最具有深远意义的震撼世界的事件之一时,作为一个人和一名记者,他听到了召唤。

1928年,斯诺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第一次来到中国。7月初他到达上海,由人陪同用半年多的时间沿铁路线旅行采访。在南京,斯诺游览了明城墙和中山陵。正是这次旅行,使斯诺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有了确切的了解,亲身体验了腐败与堕落,看到了许多地区的贫困与落后,看到了灾荒与饿殍。斯诺后来说,这次旅行是他关注中国命运的“觉醒点”。

1933至1938年间,斯诺担任了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新闻系讲师。他与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直到1941年,斯诺才离开生活了13年的中国,返回美国。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于1960年、1964年和1970年三次回中国访问,持续时间均较长。在中美关系长期紧张,两国互相敌视,几乎没有美国人能进入中国的那一段非常时期,斯诺能数次访华,确实是格外引人注目的礼遇,显然这是由于他与中共领导人在保安时期建立的特殊关系与友谊。这与《西行漫记》向世界介绍红军,宣传陕北根据地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而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于麦卡锡主义的盛行,斯诺也遭受到很大的压力。 1951年,中国政府领导人就曾邀请斯诺旧地重游,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显然无法成行。直到1959年,他重访中国的愿望才于次年得以实现。

斯诺也是一位著名摄影家。1930年,斯诺在登临泰山时,就拍摄了不少风光照片。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有许多他自己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是红军根据地首次接受外国人拍摄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地以外的人能看到这些照片是很不容易的,今天看来也还是十分珍贵的。除了自己拍摄外,斯诺还获得允许,翻拍了经过长征残存下来的一些珍贵的资料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红军被迫从中国东南部的江西苏区撤退到陕西新根据地之前的一些人物和事件。《西行漫记》因此集中收录了一大批延安根据地中共领导人的图片,以及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的照片,还有士兵、平民和儿童的一些留影。虽然当时和后来陕北根据地的其他摄影师拍摄了一大批珍贵照片,但由斯诺拍摄的这些照片无疑更具有特殊历史意义。

斯诺一生共写了11部著作,大多是长篇纪实和新闻报道类的。内容多数是根据在中国采访而来。斯诺1972年2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郊区埃辛斯村去世,两天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斯诺病重时,中国派出医疗小组,专程飞赴日内瓦为他治疗。斯诺在临逝世前,曾收到了白宫邀请他作为“总统特使”到中国访问的信,他拒绝了。临终时,他还不忘中国。他说:“我热爱中国。”并留下遗嘱,要求把自己的一半骨灰安放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

斯诺去世后,她的夫人把他的一半骨灰带到中国,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个小花园中。斯诺以他的笔粉碎了“赤匪神话”,赢得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尊重。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斯诺为中国所做出的一切,他说:“我们将永远记得他曾为中国做过一件巨大的工作。他是为建立(中美)友好关系铺平道路的第一个人。”毛泽东在唁电中称:“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2、3、4段通过对传主的语言描写,揭示了斯诺成为20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的思想基础。对后文叙述他与中国的关系起到烘托作用。

B.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用了许多照片。这些照片有许多他自己拍摄的,也有翻拍的长征残存下来的一些珍贵的资料照片,还有一大批延安根据地中共领导人的图片,还有士兵、平民和儿童的一些留影。

C.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于1960年、1964年和1970年三次回中国访问,其中一次是在中国政府领导人发出邀请后的第十年头上,他重访中国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D.中国和中国geming促进了斯诺成长和发展,斯诺也成为中国人民的朋友和中国geming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E.传记结尾引用毛泽东的话,高度概括了斯诺对中国geming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不可或缺。

(2)从斯诺的生活经历来看,形成他的全球性的“生活方式”的基础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3)在对斯诺与中国的关系的叙述中,表现出了他对中国怎样的情感态度?请全面归纳。(6分)

(4)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请你就这两种精神中的一种,结合这篇传记,阐明你的观点。(8分)

参考答案:

12.(1)答C给3分;D给2分;答E给1分:“不可或缺”绝对化。答AB不给分:A项无“烘托”作用;B项并列不当。

(2)(6分。每点2分)①童年时报馆的见闻,使他产生了对新闻工作者的敬慕,在斯诺的幼小心灵里播下了种子。②童年暑假期间的旅行经历,使他品尝到艰苦探险的乐趣,知道大自然和人生竟是如此丰富多彩。坚定地下决心要航海跨越这个大洋。③在《悲惨世界》一书中发现了某些外国人物,使他想起一些工人和失业者(体面人物心中的“流浪汉”)。打开了一个思想意识和各种重大道德政治问题的陌生的新世界,卷进了一个遥远而又轰轰烈烈的历史时代中去。

(3)(6分。归纳出5点即可,每点1分)热爱中国(1分)。①迷恋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传统②同情中国人民苦难③关注中国命运④支持中国geming⑤不惧压力,维护与中国的友谊⑥把中国当做第二故乡。

(4)观点2分;结合文意3分;理性阐释3分。国际主义侧重世界无产阶级的团结互助;共产主义侧重为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