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虫,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最后变成飞虫。
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由于人们认为蝉以露水为生,因此它又是纯洁的象征。
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的莫过于是它的鸣声。它为诗人墨客们所歌颂,并以咏蝉声来抒发高洁的情怀,更有甚者是有的人还用小巧玲珑的笼装养着蝉来置于房中听其声,以得欢心。的确,从百花齐放的春天,到绿叶凋零的秋天,蝉一直不知疲倦地用轻快而舒畅的调子,不用任何中、西乐器伴奏,为人们高唱一曲又一曲轻快的蝉歌,为大自然增添了浓厚的情意,难怪乎人们称它为“昆虫音乐家”、“大自然的歌手”。
人们陶醉于蝉的鸣声,而却忘记了它的本性,你可知道,每当蝉落在树枝上引吭高歌,一面用它的尖细的口器刺入树皮吮吸树汁时,各种口渴的蚂蚁、苍蝇、甲虫等便闻声而至,都来吸吮树汁,蝉又飞到另一颗树上,再另开一口“泉眼”,继续为它们提供饮料,这样如果一棵树上被蝉插上十几个洞,树汁将流尽而枯萎死亡。可见蝉是树木的大害虫。
小小的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呆在树枝上,秋风把它吹到地面上,一到地面,马上寻找柔软的土壤往下钻,钻到树根边,吸食树根液汁过日子,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从幼虫到成虫要通过五次蜕皮,其中四次在地下进行,而最后一次,是钻出土壤爬到树上蜕去干枯的浅黄色的壳(这就是蝉壳)才变成成虫。由此可见,蝉是见不得天的昆虫,虽然寿命很长,但是很少很少在阳光下生活,几乎一生都在黑暗地下度过,可说是太遗憾了。
酷夏的晚上,蝉在树上“吱吱”地叫着,如果这时你去攻击它,往往会有一股似污水的液体从树叶丛中洒下来,那是蝉的尿。蝉的食物,主要是树的汁液。蝉的嘴像一只硬管,它把嘴插入树干,一天到晚地吮吸汁液,把大量营养和水分吸到体内,用来延长寿命。
总结:当遇到攻击时,它便急促地把贮存在体内的废液排到体外,用来减轻体重以便起飞,以及起到自卫的作用。蝉排泄与其他昆虫不一样,它的粪液都贮存在直肠囊里,紧急时随时都能把屎尿排出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