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 > 阅读训练

文史知识 阅读答案

时间:2023-03-11 15:10:17 作者:美篇推荐 字数:5894字

作为一种时尚,文身备受当今年轻人的欢迎。实际上,这一风尚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就已经出现,被称为刺青。在唐代之前,刺青最初并非为了纯粹的时尚审美需求而出现,而是与一种对犯人惩罚的手段墨刑有着密切的关系。

墨刑又称黥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一。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其具体做法,先在犯人的脸上或额上用刀刻出文字或图案,再染上墨,把它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墨刑是五刑中最轻微的一种,然而,即便如此,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代,子女不能随意损害其身体,墨刑也就成为对有罪之人的严厉惩罚,能使其蒙受终生的耻辱。墨刑的由来与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有关,但不同的是这种刑罚毫无审美功能,反而带有震慑、警戒、惩处的意味,它作为刑罚一开始就与违法乱纪者联系在一起。

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唐代中晚期,首都长安乃至全国范围内就已经出现了街肆恶少纯粹出于自愿、在身上黥刻文字或图案的刺青现象,当时刺青的方法几乎和今天的文身无异。就工具而言,刺青多是用针刺于表皮,而非以刀刻划;就身体部位而言,刺青者倾向于刺在臂上或身上等可被衣服覆盖之处,而非在脸上或额头等显而易见的部位;就文字或图案而言,刺青因出于自愿而带有较强的个人喜好色彩或趣味性,刺青的内容,除了山水之外,还有人选择一些印章、与个人经验有关联的诗句或具有神秘色彩的图案。曾有一个街卒在自己身上刺了三十多首白居易为众人熟知的诗歌及相应的插图,荆客陈至把此人唤作白舍人行诗图,话虽似刻薄,然而十分形象,令人忍俊不禁。仅就这一类文身而言,实际上是无伤大雅的,无非是为了自娱,同时又引起他人的关注,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危害。

唐代以后,有的刺青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水浒传》里宋代梁山好汉史进,虽然正是凭着身上的九条青龙文身得到了九纹龙的美称,但他在身上刺青龙这一图案本身就暗含了某种令人不安的意图。当局者对将具有政治敏感性、僭越色彩的称号文在自己身上,并借此煽动群众以图不轨的文身者的态度是十分严厉的。

刺青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黥刑,但从对身体发肤的侵害上讲,与黥刑同样应当作为一种刑罚。身体的神圣性使其拥有者不能随意对其进行损害,除非有罪受惩;无罪而自行损害身体,无疑是一种大不孝,这种行为本身便是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挑衅。一个可以损害神圣身体的人,对他人也会造成威胁,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包含了危险性和潜在的敌对情绪甚至仇恨。因此,在古代社会,刺青还被认为是一种跳出伦常的异端行为,在这一点上,刺青也不同于今天的时尚文身。(摘编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2期)

1.下列关于唐代刺青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唐代刺青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古代的刑罚有关,第二阶段才成为几乎和今天的文身无异的风尚。

B.到唐代中晚期,刺青现象基本在全国范围出现,刺青的群体是街肆恶少,他们黥刻文字或图案完全出于自愿。

C.它在使用的工具、所在身体部位、刺出的文字或图案所体现的个意愿、具体内容等方面均不同于古代墨刑。

D.以诗句为内容的刺青,是为了自娱,同时还能引起他人的关注,既无伤大雅,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危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唐代之前的刺青与后来为了纯粹的时尚审美需求而出现的刺青并不一样,而与作为处罚手段的墨刑关系密切。

B.在古代,墨刑能成为一种使有罪之人蒙受终生耻辱的严厉惩罚,是因为这种刑罚能损害有罪之人受之父母的身体。

C.《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史进身上的刺青图案,表明宋代的刺青已经变成了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

D.如果有人想借助文在身上具有政治敏感性或僭越色彩的称号去煽动群众图谋不轨,会受到当局者十会严厉的惩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有审美的功能,墨刑的由来虽然与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有关,但它一开始就和违法乱纪者联系在一起。

B.唐代街卒白舍人行诗图刺青的内容,除了体现了这个街卒的个人喜好,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刺青的内容自由而随意。

C.从身体的神圣性上说,只有有罪的人才可自行损害身体,并以此作为受惩方式,因此,刺青是应该作为一种刑罚而存在的。

D.一个在身上刺青的人,是一个无视身体神圣的人,这样的人是一种异端,是具有危险性和潜在敌对情绪甚至仇恨的人。

【答案】

1.A

2.C

3.D

【解析】

试题分析:

1.A(强加关联。所谓第一阶段在唐代之前,所以不能说唐代刺青经历了两个阶段,而且对第二阶段的表述也不严密,文中只是说当时刺青的方法几乎和今天的文身无异。

2.C(无中生有。原文举史进的例子是要说明有的刺青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并未表明宋代的刺青)

3.D(张冠李戴和条件缺失。被认为是异端的是刺青这种行为,而且是在古代社会;是这种行为本身包含了危险性和潜在的敌对情绪甚至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