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的价值
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构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似乎涵盖了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但倘若就目前已发表的一些作品来看,它又呈现出某些独特的文体特征。譬如,它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颇不相同,不追求事件记叙的完整性,不强调话语表达的公共性,也不崇尚主题意旨的宏大性,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散文,不仅拥有较长的篇幅,而且在突出其现场纪实性的过程中,多以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为主,少有感性的抒情和诗性的怀想。
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的,是微观化的,是现场直击式的。譬如李辉的《封面中国》,就是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作为聚焦,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在一系列微观化的细节呈现中,传达作家对这些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有效思考。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梁庄在中国》,则以故乡梁庄作为考察坐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记录梁庄的社会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也跟踪了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并从中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的独特反思。
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非虚构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现场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当代作家习惯蛰居书斋的想象性写作,激发了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使作家能够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或问题意识,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通过田野调查的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也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同时,它还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意愿,以及对某种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像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就是通过对故乡一些自杀个案的追踪采访、记录和反思,指出巨大的医疗负担和尖锐的家庭关系,仍是威胁中国农民生存尊严的重要因素。
现在,有不少作家仅仅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只是凭借既往的经验惯性来处理现实,由此导致很多作品因为不接地气而问题频仍。读这些作品,我们常常觉得很隔,换句话说就是经验的贫乏。而非虚构写作的兴起,表明了作家们置身生活现场,开始积极地介入历史或现实内部,直面复杂的生存逻辑与伦理秩序,既展示自己的精神姿态和思想作为,也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像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以作家自己卧底传销组织的亲身经历,鲜活演绎传销这颗社会毒瘤之所以屡除不灭的缘由。而李天田的《相亲记》则通过自己的相亲经历,揭示了各类婚介机构的隐秘内幕,对人们的道德伦理提出了尖锐的质疑。此外,像韩石山的《既贱且辱此一生》、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作品,在追忆自我成长经历的同时,不断追问历史深处的沉重与诡异。
当然,这种以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作为主要审美目标的写作,艺术性上有时会偏弱些。那些现实调查类作品尤其明显。毕竟,它们突出的是实录之后的分析和思考,彰显的是创作主体的特定感受和理性思索。但是,如果当代作家都能够抽出一些时间,亲身介入社会历史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非虚构写作,我以为,这会为他们的虚构性写作提供巨大的帮助。
6.关于非虚构写作,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从理论上讲,非虚构写作应该涵盖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但从发表的作品实际看,它又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
B.非虚构写作直接展示作品主人公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表现出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
C.与传统的纪实文学相比,非虚构写作记叙的事件可以是不完整的,所表达的主题也不一定是宏大的。
D.在纪实过程中,非虚构写作多以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为主,有时也会有一定的感性抒情和诗性怀想。
7.下列对非虚构写作价值的认识,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非虚构写作能够激发当代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改变他们蛰居书斋进行想象性写作的习惯。
B.非虚构写作能使作家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通过调查,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
C.非虚构写作使作家不再仅仅凭借媒介资讯和既往经验的惯性来了解社会,进而克服作品不接地气的问题。
D.非虚构写作能够让作家通过对历史或现实的细致观察和分析,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微观化的、现场直击式的介入是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作家的有效思考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细节呈现来达成的。
B.作者举李天田的《相亲记》为例,意在揭示各类婚介机构的隐秘内幕,对人们的道德伦理提出尖锐的质疑。
C.因为非虚构写作追求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强调彰显创作主体的特定感受和理性思索,因此艺术性难免受到影响。
D.从非虚构写作的内容来看,既有来自历史的,也有来自现实的,甚至有的还来自作家个人的成长经历。
参考答案
6.B(不是作品主人公,应该是作家,即创作主体。)
7.C(不再仅仅凭借媒介资讯和既往经验的惯性来了解社会错。)
8.B(举李天田的《相亲记》为例,意在证明作家们置身生活现场,开始积极地介入历史或现实内部,直面复杂的生存逻辑与伦理秩序,既展示自己的精神姿态和思想作为,也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