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知识

靖难之役打了几年的仗(靖难之役发生后持续多久时间)

时间:2022-09-18 16:28:28 作者:学习啦 字数:5262字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庙号刚开始为太宗,后被明世宗嘉靖帝改为成祖庙号,一生可谓充满传奇色彩,初为燕王,后起靖难之役反对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历时4年成功,成为大一统王朝中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唐太宗李世民不也是藩王逆袭成为皇帝的吗,这里有一点大家要搞清楚,明成祖朱棣是造反当上皇帝的,而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政变先成为太子紧接着成为皇帝的,造反和政变还是有着本质上区别的。

说起明成祖朱棣传奇的开始之靖难之役,看似是一直打胜仗,其实也不好过,是相当惊险,打了4年,只占有北平、保定、永平三郡之地,不是最后采取斩首行动,直取南京的话,即使屡战屡胜,也不一定可以那么快赢,甚至可能形成对峙拉锯之势。

那么朱棣辛辛苦苦打了4年,只有3郡之地,为什么打下了南京就天下大定,就天下太平了呢,今天宋安之来分析分析。

一、首先靖难之役说白了在当时天下人眼中,属于是皇族之间的家务事

反正天下都是老朱家的,这是叔侄相争,这是他们的内部矛盾,谁赢了都可以,这是朱棣能起兵,并且一直打了4年,而且最后取胜的一个关键原因。

二、建文帝朱允炆这个关键人物

他的结局有争议,要么是死于皇宫大火之中,要么是秘密遁走,从此隐姓埋名不知所踪,不论怎么说他这个人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并没有逃到南方号召依旧忠于自己的势力反扑朱棣。

双方交战,打着打着南军首脑突然不知所踪,甚至很有可能已经死了,即使有不少人反对朱棣,那也是一盘散沙,成不了气候,朱棣这个北军首领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成为老大。

三、建文帝朱允炆的治国理政水平太差了

说是烂泥扶不上墙都不为过,简直是扶不起的阿斗,是一个猪对手,所以也没有太多文武大臣愿意为这种皇帝殉国,或者是继续想办法拉军队抵抗。

因此他不知所踪甚至可能已经死了以后,虽有方孝孺这种有气节之人宁死不屈,但大体上根本没有太多的文武大臣反对朱棣。

建文帝朱允炆的水平有多烂呢,首先削藩如同废藩、杀藩一般,又是废为庶人又是流放或禁锢的,是逼得湘王朱柏自焚以死明志,等于将藩王这个当时具有军政大权的集团给惹怒了。

所以朱棣起兵以后,藩王虽然没有直接帮朱棣,但整体倾向于朱棣,不然朱棣怎么可能有机会向宁王“借”到兵呢?

不然朱棣打到南京城下时,怎么会有李景隆和谷王开金川门,使得朱棣彻底锁定胜局呢?

再有就是建文帝朱允炆这个人重文臣,而重文臣了肯定意味着轻武将了,所以建文帝又将武将集团给得罪了,使得他们倾向于朱棣。

武将在支持朱棣这方面比藩王还要明显,像朱棣打败南军也就是朝廷军队以后,为什么很容易招降那些武将和军队为自己所用,可以使其转化为自己力量呢?

就是因为朱棣这个常年镇守北方边疆的塞王,在当时情况下已经成为武将集团的代表。

而事实证明朱棣逆袭成帝以后,不只是依旧延续父亲明太祖朱元璋的“重典治国”政策,更是“重武轻文”!

不然即使这是皇族的家务事,但是建文帝朱允炆代表的中央朝廷拥有碾压性优势。

那么多武将又怎么可能那么快转而支持朱棣呢,主要还是因为朱棣可以代表武将集团的利益,而这也是朱棣之所以可以取胜的一大关键。

建文帝朱允炆的神操作,不只是逼反了朱棣,更是一开始就使得藩王集团和武将集团倾向于甚至有些倒向了朱棣,可谓十足败笔。

至于其他神来的昏庸之笔更是不少,诸如下令不得杀朱棣,毋使他背上杀叔罪名,有可能这是一句反话,是既想成为道德制高点代表者,又想使下面人领悟这个意思,让他们杀了朱棣,但是谁敢这么领悟呢。

如果真杀死了朱棣,死的首先就是杀朱棣之人,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严格执行建文帝这个命令。

还有重用运输大队长李景隆,结果李景隆是屡战屡败,也不见建文帝如何重罚,简直是赏罚不分明

这样何以服众,后来更是使得李景隆这个败军之将竟然还有不小权力,给了他联合谷王开金川门之功,简直太搞笑了。

四、朱棣的成功充满着太多偶然性和运气成分,诸如遇到建文帝朱允炆这个千年难遇的猪对手,但是朱棣本身能力也不差。

身为明初九大塞王之一,他曾参加过两次北伐,立功也不少,在军中威望也很高,在塞王中,能勉强与他媲美的也就是三哥晋王了,不过即使如此晋王也还差了他一筹。

能力强,在军队威望高,这是朱棣之所以成功不可忽视的地方,不然即使有再大的机会摆在面前,再好的运气加持,没有能力那也是白搭。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