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知识

最古老的旋律吹奏乐器是什么(中国出土的最早的乐器)

时间:2022-09-20 11:38:05 作者:趣历史 字数:5169字

中国有很多历史悠久的乐器,有湖北隋州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楚国编钟,还有《诗经》中提到的琴和瑟。不过,到目前为止,埙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一种吹奏乐器之一,大多由泥土制成。

据考古学家考证,埙产生于史前时代,首次发掘是在西安的半坡遗址,该遗址记载了大约7000年前繁荣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人类文明。

埙的起源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土类乐器,也是我国古代吹奏乐器之一。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田猎工具。远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

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人们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后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埙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最早的埙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

埙的发展史

埙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了两个音孔,能够吹三个音。

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比如人们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约7000多年的历史。到了夏商周时期,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商代的埙比原始时期和夏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有陶制、石制和骨制的,以陶制最为常见,形体多为平底卵形。战国时期陶埙也为平底卵形,但也有其他形状的。到了晚商时期,埙发展到5个音孔,能吹6个音。

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经有6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5声音阶和7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6个音孔,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到了春秋时代,以和为美曾经是一个重要的音乐审美观,“埙唱而篪和”,是儒家“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音乐上的集中反映。

“和”,是指内容舒缓平和,有助于教化,体现了当时的音乐审美观念。而埙的声音恰恰和谐动听,其音乐功能是显著的。

到了清代,清代宫廷所用的红漆云龙埙,高8.5厘米、腹径7厘米。埙体有6个音孔,前4后2,通体红漆,描绘金龙和祥云纹。

到了晚清时期,新型的9孔陶埙,用江苏宜兴的紫陶制成。这种9孔埙既保持了传统埙原有的外形和音色,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能吹出音阶和半音,使它成为可以转调的乐器,而且音色古朴淳厚、低沉悲壮,极富特色。

9孔陶埙的面世,标志着我国古埙重新获得了生机。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埙从一个音孔发展到3个音孔、5个音孔、6个音孔乃至八九个音孔,经历了长达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其本身也在不断地进行序列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埙的发展史,几乎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乐器的发展史。

陶笛是根据埙制作出来的

陶笛形状各异,大小各异,因外形、大小、材料的不同,陶笛音色也不同。这种乐器的音色优美,小的陶笛的声音清脆嘹亮;大的陶笛的声音低沉婉转。

陶笛还可以吹半音,转调十分方便。这种乐器属于晚清大众普及型乐器,简单易学,即使没有音乐基础的人,依照相应的陶笛曲谱,经过短时间练习,也能吹出令人满意的曲子。

尽管陶笛属于大众普及型乐器,但它同埙一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其声优美飘逸、低沉凄凉,音乐渲染力与埙相比毫不逊色。

陶笛和埙两者除了外形上的些许分别外,主要分别还在于前者有哨口,后者没有;共同点是两者都主要以陶泥烧制的闭管式乐器,因此,“陶笛”在人们印象中,它经常与“埙”混同。但是,陶笛的鼻祖是我国的古埙和泥哨,因为我国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了这种乐器。

以古代仕女为形象设计的仕女埙

我国古代还有一种特别的埙,叫做“仕女埙”。仕女埙是空谷乐器,它是以古代仕女形象为主题设计的埙,其埙多采用我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陶制作。仕女埙尽显雍容华贵大方之气。

人们在落叶时分吹仕女埙时,和着哀婉、忧伤的古埙曲,铅华洗净。人们就回忆起遥远的古代,回转于千年绝美惆怅的历史画卷中,仿佛看到古代士人在豪饮间,簪花仕女裙摆袅娜,起舞而歌。

中国古人吹埙,吹了几千年,其声浊而喧喧然,声悲而幽幽然,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

也许正是埙这种特殊音色,古人在长期的艺术感受与比较中,就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埙,不是一般用来把玩的乐器,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