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围困战是辽沈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役从1948年5月23日长春外围战接束,到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
历时五个月,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个大围困战役,也是一个解放具有坚固防御体系的大城市的成功战例。史称“长春方式”。
那么,长春围困战是怎么发生的呢?解放军为何采取“久困长春”的方式?
1)长春孤悬,大局已定
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结束后,消灭东北敌军,解放全东北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朗。
当时,长春周边的城市和乡村等广大地区都已解放,长春到沈阳的铁路均已被解放军占领。长春的国军已被解放军包围,孤悬在解放区的后方。
被围长春的国民党守军包括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领导下的新7军和60军,加上其它地方武装,共约12万人。
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央于年初,向东北野战军提出的“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战略设想正在实现。
2)试攻长春,伤亡太大
1948年4月间,以林彪、罗荣桓等人为首的东北局和东北野战军总部多次开会研究中央的指示,根据东北的具体形势,为解除东野南下的后顾之忧,决定先打长春,这样较为稳妥。
5月下旬,东野以两个纵队围攻长春,四个纵队埋伏在长春和沈阳之间,准备打击来自沈阳的国民党援军。攻击时间持续了15天,解放军各部在炮火的掩护下,以勇猛的动作向长春市区发起进攻,其中一部攻入长春大房身机场。
但是,攻击各部付出了巨大伤亡。短短10天内,东野两个纵队伤亡人数超过了5000人!而且,攻击的进展也不大。
同时,沈阳之敌也没有向长春增援的迹象。
分析认为,长春是原伪满时期的首都,整个防御体系完整且坚固,易守难攻。防守国军的战斗力又很强,特别是新7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
由于时先对敌情估计不足,长春久攻不下!而中央的关于东野南下北宁线电报一封接着一封!
怎么办?
3)方案确定:久困长春
1948年6月初,鉴于长春久攻不下,东北野战军两次向中央发电建议,就东野下一步的行动提出了三个方案:
方案一:集中力量第二次猛攻长春,直到解放长春为止,期限初步定为3个月,准备付出2万左右的伤亡。
方案 二:围城打援。对长春采取较长时间的包围,集中主力歼灭沈阳援敌,打完援敌再攻下长春,时间定为4个月左右。此方案较为稳妥,伤亡小,但耗时会很长。
方案三:以少数兵力久困长春,时间不限;东野主力绕过沈阳,南下北宁线。此方案在东野内部讨论时,认为风险较大,沈阳之敌随时可能接应长春之敌突围,且有可能切断东野的后路。
1948年6月中旬,经过东北局反复讨论,并与中央多次沟通,最后确定采取第三个方案。东野总部向全区各部队下大了:久困长春+政治斗争+经济斗争“总方针。
6月下旬,东野成立了以萧劲光、萧华为首的长春围城指挥所,采取久困长春、政治攻势和经济斗争相结合,待其粮弹俱缺、人心动摇时再攻的策略。
同时,调整部署:原试攻长春的1纵和6纵后撤整训,以12纵34师、35师、6纵18师及独立第6、7、8、9、10师,五个独立师和一个炮兵师组成围城部队。
4)久围五个月,瓜熟蒂落
长春围困战前后经历五个月,发生了哪些事呢?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了解,我就只在此略述一下:
一是,夺粮与反夺粮的斗争
二是,敌我阵地上的攻心战
三是,国军靠空投艰难度日
四是,国军多次突围未果
五是,曾泽生率国军60军起义
六是,郑洞国和新7军放下武器。
这就是解放战争历史上有名的“长春围困战”,史称“长春方式”,它和后来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史称解放战争的三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