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姓,是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三位。
白姓的起源有五个:
出自嬴姓
《中国姓氏地图》:秦武公有一子名叫白,秦武公死后未能继位,受封平阳。其后代以白为氏。
出自芈姓
汉族白姓出自颛顼帝的裔孙白公胜之后,以封邑名为氏。
出自以地名为氏
《姓氏考略》:唐朝时期,白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一带),国人以地为氏,称为白姓。
出自部落
《姓氏寻源》和《元命苞》所载,远古时期,中国北部的某个部落首领手下的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脉,为疏通水道做出贡献,其子孙便以“白”为姓。
出自改姓和赐姓
元朝时期,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赐姓白。
犹太族留居在河南开封的后裔中有白姓
满族、蒙古族、突厥族都有改白姓的记录。
白姓的郡望有太原郡和南阳郡。
白姓有很强烈的宗族特征,因“白”有纯洁之意,也代表着品德之高洁,百姓族人莫不以此严于律己,以家训家规克己昌明,世代流芳。
历史上白姓的名人有很多,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白起。
人物简介
白起,出生于郿邑(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与廉颇、李牧、王翦合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并位居首位。是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的代表人物。熟知兵法,善于用兵。被称为“战神白起”、“杀神白起”。
白起生平
战神名称的由来 …
一是因为白起一生致力于为秦国征战,却从未打过败仗。
二是因为白起有勇又有谋,立下赫赫战功,让六国军队闻风丧胆。
杀神名称的由来 …
白起被称为杀神的原因,是因为一生杀了太多的人。
伊阀之战,采用先弱后强、避实击虚的战法,全歼汉魏联军24万人。
赵、魏联军攻韩,白起率军救韩,大败联军,斩魏军13万人,淹死赵军2万余人。
长平之战大败赵军,坑杀赵国俘虏40多万人。
据《史记》记载,白起就有据可查的杀人记录就多达九十万,如果算上被忽略的小型战役,这个人数可能超过一百万,因此白起还有一个绰号叫做“人屠”。
打仗风格 …
白起,出生于没落家族,从小喜欢舞刀弄枪,十六岁入伍,开始自己的军事生涯。从一个普通士兵,一直升到了武安侯。白起一生领兵打仗无数,攻六国城池大小70余座。其作战特点更具时代性。
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作为打仗的第一思想,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非常强调追击战,对敌人进行穷追猛打;以野战筑垒工事为辅助手段,精确进行战前料算。
这种作战方法在当时前所未有。
长平之战
后人说起白起,最著名的当属长平之战。秦朝为了统一六国,先下韩国上党,后攻赵国,赵国认为廉颇守城并不亚于白起,于是就派廉颇守城。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空仓岭防线,丹河防线,百里石防线。三道防线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互相连接。
廉颇认为秦国补给线远比赵国漫长,后勤保障比赵国困难,决心以逸待劳,坚守待变。这一守就是三年。
但第一阶段的较量终究是廉颇输了。赵国先于秦国无粮可食。
《战国策》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第二阶段,廉颇主守,但赵国国力已经无以为继。因此赵国必须改变,所以派遣赵括替代廉颇。而秦军则派出上将军白起应对。
第三阶段,白起采用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这是白起的“老套路”了,但赵括还是上当了,被秦军突袭百里石长城成功,长平的赵军陷入包围圈,最后被坑杀。
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想要一鼓作气攻下赵、韩两国,但因后方秦相应侯范雎收到韩、赵两国的重金贿赂,秦昭襄王同意韩、赵两国割地求和,白起只能班师回朝。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赐死杜邮
同年九月,秦国再次发兵攻赵,因白起病倒,所以由五大夫王陵率兵出征。但却损失惨重。这时白起病好,秦昭襄王派人慰问,想让白起出征,但白起却严词拒绝了。
《史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赵国现已恢复元气,且因长平之战对秦国有滔天之恨,而秦国的实力因连年征战已明显削弱,这个时候出征赵国,实在是不理智。
而且由于自身原因,白起一生未尝败绩,无法接受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这也是他拒绝秦昭襄王的原因。
秦军果然伤亡惨重,但白起听到后还到处给别人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征。白起仍称病不去,在范雎去请未果后,秦昭襄王直接把白起武安君的头衔免去,并立刻离开咸阳,到军中报道。
在行至咸阳西门外十里的杜邮的时候,被秦昭襄王赐死。
因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冤之,都立庙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