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和音乐有关的词语和成语

时间:2022-09-16 22:02:33 作者:趣历史 字数:15781字

巴人下里

成语释义: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不绝如缕

成语释义: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荡气回肠

成语释义: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繁弦急管

成语释义: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甘酒嗜音

成语释义:甘:嗜好。嗜好喝酒和音乐。形容只顾酒色享乐。


顾曲周郎

成语释义: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击节称赏

成语释义: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戛釜撞翁

成语释义:戛:敲击;釜:陶器;翁:通“瓮”,陶器。敲打锅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的音乐。


铿锵有力

成语释义: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连绵不断

成语释义: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靡靡之音

成语释义: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袅袅不绝

成语释义:袅袅:声音宛转悠扬。形容宛转悠扬的音乐声连绵不断。


品箫弄笛

成语释义:吹奏洞箫和笛子。指人擅长音乐。


千部一腔

成语释义:部:唐代管音乐的机构,按所管音乐的性质,区分为若干部。演奏的都是一个声调。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


曲高和寡

成语释义: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绕梁三日

成语释义: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肉竹嘈杂

成语释义:竹:管乐;肉竹:泛指音乐;嘈杂:声音喧闹,杂乱。形容音乐杂乱无章。


若即若离

成语释义:若:好像;即:接近。好像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丝竹八音

成语释义: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八音:金、石、丝、木、竹、匏、土、革等八种乐器。指音乐。


丝竹管弦

成语释义: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驷马仰秣

成语释义: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宛转悠扬

成语释义: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亡国之音

成语释义: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下里巴人

成语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弦而鼓之

成语释义:弦:琴弦,装上弦;鼓:弹。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弦歌之声

成语释义: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虚无飘渺

成语释义:形容若有若无,空虚渺茫。


阳春白雪

成语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一唱三叹

成语释义: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一板三眼

成语释义: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异曲同工

成语释义: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抑扬顿挫

成语释义: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余音绕梁

成语释义: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余音缭绕

成语释义: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乐以道和

成语释义:乐:音乐。音乐能够表现中和之气。


杂乱无章

成语释义: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震耳欲聋

成语释义: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郑卫之曲

成语释义: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钟鼓之乐

成语释义:钟鼓;钟与鼓,乐器。指钟鼓一类的音乐


珠落玉盘

成语释义:珍珠落在宝玉盘子里。比喻声音十分动听。


.
最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