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1-2)单元(新教材).doc
希望这八课时的教案能给大家带来方便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规律的科学。 ⒉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⒉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 教学重点:⒈知道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丰富多采的自然科学。 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实验准备:⒈点燃酒精灯的实验;⒉氨水使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变红的实验。 教学用具:酒精灯、小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浓硫酸; 氨水、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教师活动 | 设计意图 |
今天开始,同学们要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化学究竟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呢? 教师通过书本内容和生产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关于什么的科学。 | 通过教师启发,明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课本P-3]。 | 从实际出发 引起兴趣 导入新课 |
通过利用化学创造出新物质的一些实例启发学生知道化学在各个领域的用处:化学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基础,在人类面临一系列危机的今天,化学尤其显得重要, | 学生通过教师叙述以及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明确化学可以使希望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美好,拥有的物品更丰富。 | 明确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
例如(课本P-2):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解决粮食危机; 利用化学生产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类健康; 利用化学生产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解决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 利用化学从石油中得到优质纤维,生产出漂亮的衣服(甚至可以使这件衣服冬暖夏凉,并且可以改变颜色)。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化学可以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 ||
教师操作魔棒点灯和氨水使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变红的实验。 | 学生观察实验。 |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
教师介绍化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 学生听讲和思索。 | 使学生知道化学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要求,为将来学习化学知识作好铺垫。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 | 【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 【学生讨论及猜想】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 3、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 ||||||||
【教师点拨】 1、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 | 学生积极讨论,放开思路,并设计实验说明物质的性质。 | |||||||||
2、 燃着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 观察火焰; (2) 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 (3) 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 | 学生分组实验(二人一组): 共同合作:一边实验,一边记录。 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 设计实验说明火焰温度的高低。(学生讨论,并且按照方案,进行实验) 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且倒置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并且推断生成物是什么。 |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
3、熄灭后 | 观察现象: 而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 (如果实验不成功,学生可以多实验几次) |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不断的追求的精神。 | ||||||||
教师提示:还有什么有关蜡烛的实验吗? | 学生可以进行设计实验。 | |||||||||
小结: 1、 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关注物质的变化。 3、 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 学生讨论,信息反馈。 填写实验报告。 | 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 ||||||||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 蜡烛燃烧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课前准备: 排水集气法的练习 导入新课 什么是呼吸作用 | 在家自找器皿练习 回答 | 使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 引入实验探究 |
新授课: 1、 提问: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气体有何不同2、 小结:① 二氧化碳② 氧气 ③ 水 三种物质含量的区别 3、 小结归纳实验方法 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水---玻璃片 4、 提问、现象结论 | 猜想、讨论 设计实验 讨论步骤、方法 分组实验: 1、 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 用澄清石灰水区别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3、 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氧气含量的多少 4、 玻璃片区别水分含量的多少 根据现象归纳结论 | 激发兴趣 互相交流,体现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教学 重点知识 实验探究 加深理解 观察记录 加深重点知识的掌握 |
布置作业 | 整理探究活动记录完成实验报告册实验二 | |
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二氧化碳吸入气<二氧化碳呼出气 氧气吸入气 > 氧气呼出气 水蒸气吸入气 < 水蒸气呼出气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 倾听 倾听,理解 | 点明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 |
一、 药品的取用 指导学生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1、固体药品的取用【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演示】1、取锌粒 2、取少量碳酸钠 【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
?,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
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 倾听,观察,记忆 观察,动手练习 理解,记忆 观察,动手练习 思考,回答 |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解释】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 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演示】滴管的使用,实验1-3 | 观察并动手练习 理解,记忆 分析、思考、回答 动手练习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小结】1、固体的取用方法 2、液体的取用方法 | ||
板书设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 药品取用规则 二、 药品的取用 1、 固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广口瓶 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快状) 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 液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细口瓶 取用:倾倒 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 3、 滴管的使用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引入】在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固体和液体的取用,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其他基本操作。 | 倾听 | 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演示】实验1-4 2、给物质加热 【演示】实验1-5 | 【阅读】 P16酒精灯的使用,并记忆理解 观察、思考 【实验】取3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水,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处加热;另一支的底部与灯心接触加热;第三支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将水加热所需时间。完成P17 讨论并归纳出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自己动手做实验1-5,并观察现象 |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 |
三、洗涤仪器 讲述洗涤仪器的方法、注意点、仪器干净的标准 | 阅读练习洗涤仪器 | |
【小结】: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3、洗涤仪器 | 归纳、小结 |
板书设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三、物质的加热 1、 酒精灯的使用:外焰、内焰、焰心 2、 给物质加热的方法:用外焰加热 3、 仪器的洗涤 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你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 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 | 设疑,激发兴趣 | ||||||||||
【内容新授】 一、空气的组成 【引导】阅读课本P22了解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 【演示】实验2-1 1、 如图2-3连接好装置 2、 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为什么? 3、 向燃烧匙中加入较多量的红磷,为什么? 4、 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 5、 提示观察红磷燃烧现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面情况。 | 【阅读】知道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及结论 认识仪器 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口答 1、瓶内放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白烟,同时降温。 2、燃烧匙中放较多红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充分消耗掉 3、 红磷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 4、 熄灭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大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 |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是边记录边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分析能力 | ||||||||||
【提问】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归纳】 1、 装置不严密 2、 红磷量少,不能充分耗尽瓶内的氧气 3、 空气没有冷却 【讲解】空气的成分 | 猜想、讨论 记录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增强记忆 | ||||||||||
二、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多种物质 纯净物:一种物质 | 举例说明 空气 自然水 泥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 加强理解 | ||||||||||
【小结】 1、 空气的组成 2、 物质的分类 | ||||||||||||
【练习】课本P28 1、3 | 口答练习 | 巩固知识 | ||||||||||
【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练习 | ||||||||||||
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 一、 空气的组成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复习提问】 1、 空气的成分 2、 课本P25讨论题 【归纳小结】 1、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2、 氮气不溶于水 3、 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口答 讨论 知道氮气的性质 | 复习巩固 引入新课 通过讨论引出物理性质的概念 |
【讲解】一、物理性质 【提问】氮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过度】空气中除了氮气还有其他成分,他们各有用途 | 知道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 【口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小结口答 |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看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 | 用途: 1、 潜水、医疗 2、 炼钢、气焊 3、 化工生产 4、 宇宙航行 | |
2、 氮气 3、稀有气体 | 用途1、 化工原料(硝酸、化肥)2、 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泡、食品防腐) 3、 医疗、麻醉 4、 超导材料 性质 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 1、 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 2、 各种用途的电光源 3、 激光技术 4、 制造低温环境 (氦) 5、 医疗麻醉 (氙) |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用途,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
三、保护空气 1、 空气污染的原因 有害气体 烟尘 2、 空气污染的危害 3、 保护空气 | 关注环境、分析讨论 观察图示,结合生活讨论回答1、 损坏人体 2、 影响作物生长 3、 破坏生态平衡 例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 讨论、分析、回答 1、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2、 使用清洁能源 3、 积极植树造林 | 关注环境 保护环境 养成环保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
【布置作业】完成指导手册课题1 | ||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 氧气 2、 氮气 3、 稀有气体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三、保护空气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入】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 【板书】1、物理性质 【提问】1、什么是物理性质 2、 物理性质包含哪些内容 【展示】一瓶氧气 【讨论】色、态、气味、密度、水溶性 【讲解】改变条件 氧气 → 液氧 →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演示】实验2-2 【讲解】氧气能支持燃烧 【提问】如何检验氧气 【演示】实验2-3 1、 硫的色、态 2、 硫在空气中燃烧 伸入氧气中 【小结】硫+氧气→二氧化硫 | 倾听 思考、猜想 口答 观察、讨论 氧气: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观察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讨论回答: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复燃则为氧气 观察现象; 在空气中:1、淡蓝色火焰 2、放热 3、有刺激性气味 在氧气中:1、蓝紫色火焰 2、放热 3、有刺激性气味记忆 | 设疑创设情境 复习旧知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补充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板书】 碳+氧气→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2-4 【板书】 铝+氧气→氧化铝 【提问】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细沙 【补充实验】铁在氧气中燃烧 【板书】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强调】实验前在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水 【提问】课本P30讨论题 【小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 观察现象: 1、 发出白光 2、 放热 3、 生成一种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观察现象 1、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2、 放热 3、 生成白色固体 【回答】防止集气瓶破裂 观察现象; 1、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 放热 3、 变成黑色的固体 讨论 |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
【练习】课本P32 2、3、4 | 完成练习 | |
【布置作业】背诵记忆氧气的性质及反应现象 | ||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 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 化学性质 ① 支持燃烧 ② 硫+氧气→二氧化硫 ③ 碳+氧气→二氧化 ④ 铝+氧气→氧化铝 ⑤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复习】写出磷、硫、铝、碳、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提问】上述几个变化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 完成练习 讨论回答 都生成了新物质 |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
二、化学变化 【提问】石蜡融化、纸张破碎、水变成冰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三、物理变化【练习】说出下列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① 铁生锈 ② 酒精挥发 ② 瓷碗破碎 ④ 纸张燃烧 【讲解】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也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 四、化学性质 【提问】上述几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讲解】五、化合反应 六、氧化反应 七、氧化物的概念 【小结】氧气具有氧化剂 讲解】八、燃烧、缓慢氧化 【小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 【练习】1、在下列变化中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水→氢气+氧气 C、磷+氧气→五氧化磷 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2、 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植物呼吸 B、实物腐烂 C、铁生锈 D、硫燃烧 | 理解、思考 理解、完成练习,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举例说明(蜡烛燃烧) 思考、回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都与氧发生反应 生成物是氧化物 比较两者的不同点,举例动植物的呼吸 完成练习 | 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 设疑、引出新知 |
【布置作业】 完成指导手册课题2 | ||
板书设计 课题2、氧气 二、物质的变化 1、 化学变化 2、 物理变化 三、物质的性质 1、 化学性质 2、 物理性质 四、化合反应 五、氧化反应 六、缓慢氧化 |
[化学教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 |||||||||||
|
[化学教案]九年级上册《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