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长城
秦始皇皇陵的修建,39年时间之长,7用工72万人之多。
史载,前247年秦始皇继位,13岁的秦始皇就开始修建陵墓,直到前210年秦始皇去世还没有完成,一直到前208年才完成。
可能秦二世为了收工,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完成,如果按照秦始皇的意见可能再有10年完成不了。
因为陪葬部分“兵马俑”在出土之后属于半拉子工程,有的兵俑槽就是空的。前后历时39年。
后人考证从几个方面建造陵园的,一是防盗功能。二是防水功能。三是天象讲究。四是秦始皇陪葬规制。五是防荒,就是他的皇陵经常要要完好如初。这么浩大的工程自然动用不少劳力,前后用了72万劳力。
秦始皇陵
秦始皇修建陵墓,自然挖空山,里面布置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泽,宫廷街市,应有尽有,规制和活人的一比一的修建,因为至今没有发掘。
所以许多情况都是后人根据传说和猜测,里面布置暗道机关,水银铸的河流,修建的假山,庞大的宫殿等等。
外面还有的部队守卫,相信自己死后也有强大的武力,没有那么多活的士兵陪葬,就用捏制的陶人,按照军队的打扮,与真人一比一的制作。
直到秦始皇去世,陶人制作的“兵马俑”还没有完成,所以成了半拉子工程。
兵马俑
秦二世就把剩余的兵马俑槽没有来的及填充,就用土回填了。里面的水银了可能用现代科学的办法测定出来,还有墓道设计不让后来人观察出来,都是从全国各地征集的极品石头,巨大而不风化。
外面不让荒草长出来,回填的土方都是用炒熟的土,一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熟土是不会长草的,就让咸阳附近的没有参加修建陵墓的人,在家把土炒熟,然后上交,整个陵墓用熟土也达数百万方,有的老太太也就终生炒土,完成皇家使命。
炒土有防水不长荒草的功能,本身墓道下面也有排水系统。为了防盗,里面不但安装了机关暗道,毒气释放等就连参加修墓的七十万民工全部坑葬里面。
因为怕工匠民工知道里面的核心机构,容易盗墓,或者流传于后世,所以秦始皇墓至今没有发掘,后人只是猜想。
秦始皇虽然长期炼丹,信奉丹药,但是也是考虑到自己避免不了死亡,希望自己死后还是皇帝,墓室天子规制,天子仪式,用陶制士兵守卫自己的安全,守卫大秦疆土,符合古人重死不重生的封建理念。
长城的修建。深沟高山,工程艰苦,征夫之多。
修建万里长城
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袭扰,曾经让蒙恬北击匈奴,为了彻底连续性的抵挡匈奴,前214年,秦始皇让蒙恬北筑长城,那时候北方断断续续就有长城,主要把原有的长城连接加固,没有的地方重修,全国征夫,共动用三十万民工。
看来蒙恬不但是军事将领,而且是土建专家了,后来的秦直道也是蒙恬主持修的。西起林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彻底解决匈奴南侵,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在原来秦国、赵国、燕国的基础上修建,见石用石,见土夯土的办法。
规定了高低,宽度,瞭望台,烽火台等等,原来有基础的按照规划连接,没有长城基础的重修修建,并且全线贯通,便于调兵、传信。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毀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孟姜女
现在看来,万里长城有两千多年的军事防御作用,更多地体现的古代军事理念,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当然现在军事观念,在现代军事设施下,万里长城早已失去他的军事防御作用。
也留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说明当时老百姓的赋税徭役之重。但是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明,留给我们的文明遗产,雄伟壮观,气势非凡,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阿房宫的修建
前212年,秦始皇在布置军事防御工作之后,又开始在咸阳骊山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征夫五万人,连续三百里,我们引用杜牧的《阿房宫赋》见证一下它的恢宏壮丽。
阿房宫
阿房宫赋[唐]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複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作者
后来可惜被项羽烧掉了,就像北京圆明园就剩遗址。反应了秦始皇穷奢极欲追求享受的一面。
秦直道的修建,和它的军事作用,学术界有三种认为。
古代真有高速路,并且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经出现了,这便是著名的“秦直道”,又称“圣人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在修建阿房宫的同时。
命蒙恬修的一条重要军事通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穿越14个县,共计800余公里。
秦直道有多宽?最宽处60多米,最窄处20米,南北直向,与长城呈“丁”字形状。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弯道,堪称名副其实的古代高速公路。
现代高速公路为了防止驾驶人出现视疲劳现象,规定100公里最少七个弯道,而秦直道在能直的情况下尽量直,因为今古的交通工具不一样吧。
秦直道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除了加强中央集权外。还策划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修筑万里长城,二是修建类似于现在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大约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动用了数十万的军工、民工修筑“秦直道”,可以说是举国之人力和物力。这条国防大道历时五年之久,秦二世三年才竣工。
在修建“秦直道”的同时,秦始皇还做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统一全国的车辆尺寸,即“车同规”。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前,各国都没有统一的制度,各地马车大小都不一样,车道也有宽有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秦时的路都是土路,车轮反复碾压之后就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同的硬车道。
如果车宽了,车窄了,别的车就无法行驶,这就增加畜力消耗和车轴的磨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秦始皇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这样,马车的宽度就有了统一的标准,全国往来的车辆就方便多了。
至于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秦直道,学术界主要有这样几种说法,为了防御和征讨匈奴,秦直道直抵九原(今包头),一旦边界发生战事,可以迅速从咸阳出兵有利于战机的把握和后勤物资的补给。
二是为了加强六国旧地的管理,虽然秦始皇歼灭了六国,但是那些地方有不稳定因素,如果有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即使出现叛乱,也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并在最短时间平叛。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秦直道是为了方便秦始皇出巡,《史记.蒙恬列传》: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在科技水平和机械设备不发达的古代,要修这样的道路是相当不容易的。
除秦直道以外,大秦还有另外几条著名的“高速路”,如“秦栈道,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西方道”等。
这些驰道以咸阳为中心,然后向四面八方扩散开来,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公路网络,既有利于百姓出行,可谓一举多得。
今天,当我们再次来到秦直道,自然能够感受到它恢弘气势以及帝国的强大与辉煌。
最后的话
大泽乡起义,导致秦朝灭亡
秦朝总共存活时间不长,征伐匈奴,焚书坑儒等等征兵,失掉人心。更主要工程之多,工程巨大,征夫数量除了兵役,还有工差,加大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年轻的劳动力基本用来打仗和工程,导致农业生产下降,是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还有秦始皇的苛政,以及秦二世的暴政,导致前209年大泽乡起义,都是从强制征集劳动力开始的,造就秦朝的灭亡的导火索,其原因就是不实行仁政,不顾及民生。
贾谊《过秦论》说“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征夫过重,国疲民弱,所以导致一开始貌似强大的帝国,过早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