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说秦始皇重用了赵高。
秦始皇之时,赵高是中车府令,虽然堪为亲信但也就是个中级官员。
丞相之下,设九卿,九卿才是高级官僚。太仆是九卿之一,其下设车令丞,领秩六百石。所以说,车府令离高官的两千石差远了。
中车府令,一说就是太仆之下的属官,但因为赵高是太监,也就是中官,所以称中车府令;一说太仆本就有中车府令一职,所以赵高是不是太监都无所谓,只是太仆之下的一个属官。
大秦立国以后,李斯是大秦帝国的丞相。丞相是什么地位?所谓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但这里面真正的老大,只有一个,那就是丞相。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地位要在丞相之下。而太尉就毫无存在感了,不打仗、太尉说啥都不算,所以啥事没有;打仗了、将军说了算,所以还是啥事没有。
秦汉时期,中央朝廷权力的格局,大体可以概括为:皇帝是国家领袖、丞相是政府领袖。
皇帝在丞相的辅佐下制定国是决策,代表国家号令四方。但,哪有那么多大事总需要皇帝来决策。所以,权力运行的大体的流程,就是官僚集团拟定决策好,然后让皇帝签个字、盖个玺,这就行了。但始皇帝时期的事情比较多,所以秦始皇这个国家领袖比较忙。但,始皇帝就是在忙,也不能迈过丞相,这在制度和程序上就不允许。
丞相呢?在秦汉之时,丞相与丞相府的十三曹,完全能甩开皇帝和九卿单干。十三曹的职能设置不仅涵盖全部国家行政和司法,而且负责高级官吏任免升降,甚至还要插手出兵打仗。比如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并包括军吏在内”。你这谁能受得了,举国人事大权根本不在皇帝,全在丞相这里。还有金曹和仓曹,基本上就把国家财政给垄断了。十三曹属官辅佐丞相号令朝堂,然后朝堂九卿以及地方的太守、县令赶紧照章干活。所以,无论是常态还是非常态,丞相以及丞相府一直都是最忙的,所以也是权力最大的。
权力这东西,也要区分出所有权和使用权。所有权是皇帝的,这个大家都承认。但,你拥有权力,你就最有权势吗?县官不如现管,掌握使用权的人,往往才是最有权势的。而这个人会是谁?当然是丞相。
所以,秦始皇最重用的人,就是丞相李斯。赵高这种人,连个排位都没没有。赵高的主要职责就是给始皇帝赶车拉套的。
赵高肯定是始皇帝一手提拔的,丞相李斯并没有染指这个人事任免。这个必须得承认。始皇帝任免九卿高官,得找丞相商量一下,但提拔个中车府令,就无需通过丞相举荐了。而中车府令的赵高,就是始皇帝给自己找了个司机。至于重用,真心不算。
那么,始皇帝在皇宫里呆着,也不能任由丞相李斯在外面只手遮天吧,总得找个人给他传递消息吧。当然有,这个人按理说应该是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虽然是御史大夫的属官,但不在御史府邸办公而是长驻皇宫,负责皇帝与丞相之间的信息传递。皇帝有指示要传达给丞相,以及丞相有意见要传报告皇帝,都要通过御史中丞。而且,从程序上来说,皇帝不能越过丞相直接诏令九卿。但,九卿中有几个职位算是专属皇帝的,可以绕开这个程序,比如给皇帝看家护院的郎中令和卫尉,以及给皇帝管钱的少府。
那么,赵高在哪里呢?是拿着刀剑给始皇帝看家护院了,还是拿着钥匙给始皇帝管钱了?都没有。赵高在始皇帝眼中,真心没有达到宠臣的位置,或许连臣都算不上。
而皇帝肯定也有几个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吧,否则秦始皇也太孤单了。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所以,始皇帝身边真正的宠臣是蒙毅。这个人的位置要高出赵高好几个层级。
但,怎么解释李斯和赵高发动沙丘之变,赐死公子扶苏、害死大将蒙恬及上卿蒙毅呢?
赵高是参与了,但主谋一定是李斯。李斯不同意,就是十个赵高也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来。换一个角度,没有赵高,李斯能成功发动沙丘之变吗?当然能,李斯杀了赵高、换个太监,这事也能办成。原因就是丞相的权力太大,而赵高的级别太低。别说秦始皇时期,李斯杀赵高可以不用请示,就是秦二世时期,李斯也能先斩后奏、杀了赵高。
而正是因为赵高参与了沙丘之谋,所以容易认为赵高在秦朝位高权重,容易认为赵高深得始皇帝重用。但,实际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最受始皇帝重用的,只有李斯。整个帝国的行政司法甚至军事大权,全在李斯手中,这才是重用。最受始皇帝宠幸的,应该是蒙毅。蒙毅祷告山川,都能代理祭祀,这才是真爱。而赵高的作用是什么?他就是李斯的帮凶而已。有他,李斯玩得了沙丘之谋;没他,换个人,李斯还能玩沙丘之谋。有没有赵高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斯想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