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在古代到底是什么意思
古岳丘壑
关于“洗澡”一词,在古代是洗脚和洗手的意思,还是洗全身的意思,可以说是分歧挺多的。但“沐浴”是洗全身的意思,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争议是在“澡”上。“澡”字到底是洗手的意思,还是洗身体的意思呢?
古人用词是极其精简精确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上说: 沐,濯发也。 浴,洒身也。 洗,洒足也。
澡,洒手也。“濯”、“洒”就是现在意义的洗的意思。
也就是说,许慎认为“沐”字是洗头的意思,“浴”是洗身体的意思,而“洗澡”中的“洗”则是洗脚的意思,“澡”就是用水冲洗手的意思。
但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人称洗头为“沐”,全身浸泡在水里为“浴”,全身冲洗为“澡”,洗手为“盥(guàn)”,洗脚为“洗”。
有人问,“洗”字和脚有什么关系呢?“先”字是和脚有关系的。因为“先”字的本意是走在前面的意思,是动态的。所以和脚是有关系的。
“澡”字和手又有什么关系呢?《说文解字》里的注解是:喿,鸟群鸣也。从品,在木上。意思是很多鸟站在树上鸣叫,声音十分吵闹。
火气太大,缺少水分,人就会觉得十分干燥。那干燥为什么只是手,而不是全身呢?
西汉戴圣的《礼记·儒行》里说:“儒有澡身而浴德。”从这里的“澡”来看,虽然是比喻修身的意思,但和身体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而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是在后期的解释。是不是在后期的演变中,“澡”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也不得而知。
“盥”字从金文或小篆字形来看,从臼(jiù),舂米用的器具,从水,从皿(表示与器皿有关)。合起来表示:以舂米的器具承载水,来冲洗手,而下流于盘(皿)中。本义是:洗手。
“盥”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可以找到的,“澡”字从目前的发现来看,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没有找到,只是在篆书中才开始出现。
也就是说,“盥”字的洗手含义是先于“澡”字的。再从西汉时期的《礼记·儒行》和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的成书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本人还是比较倾向于“澡”是冲洗全身的说法。
中国人一向是把沐浴当做一件大事的。 早在西周时期,甚至更早的商朝时期,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更衣,以示虔诚,称之为“戒”。
西周时期的戒礼十分隆重考究,有专职官员执掌。先秦沐浴礼仪已很完备。诸侯要先沐浴,然后才能去朝见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