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 > 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教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2022-11-13 11:02:36 作者:豆瓣评书 字数:50213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能力目标: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格式,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 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资源。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情况分析: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关键,教师应紧紧结合化学方程式意义,引导学生对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分析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计算问题的能力;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简明地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探究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 2、边讲边练法:通过边讲边练,及时反馈信息,达到师生互动,争取在课堂40分钟解决本节课大部分问题。 教学辅助设备:小黑板、学生课堂练习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说明。 请书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并指明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量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已知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别的物质的质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现在用学过的知识试着去解决下面的问题。 例题1:用足量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如果得到128Kg的铜,至少需要多少氧化铜?(同时需要多少克氢气?) 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该问题,教师作适当引导。并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算。 引导提问: 你们是以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会儿,然后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 总结: 解题思路: 1、写出化学方程式 2、找出已知量、未知量(设为x),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已知量、未知量的质量比。分两行写在对应的化学式下面。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总结的解题思路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并请同学们按照你们认为正确的解题格式将解题过程书写出来。 例题2:13g锌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多少克氢气? 问题深化:解答计算题应该有正确的书写格式,那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总结出解题格式,并请学生回答。 解题格式: 1、设未知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 3、找已知量、未知量,并计算其质量比 4、列比例式,求解未知量 5、简明地答 点拨:对解题格式中的相关事项作进一步强调。 现在我们就用刚学过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知识,完成下列两个练习题。 巩固练习: 1、电解1.8g水可得多少克氢气? 2、在空气中燃烧多少克木炭可得22g二氧化碳? 让两位学生到台上演算。 引导: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随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学习稍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帮助。 解题辨析: 下题的两种计算的结果都是错误的,请指出其中错误,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内容:略 (如果时间不够,则将该部分内容移到下节课进行。) 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对学生的小结,教师作适当引导和补充。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方程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课外练习: 教材习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请一位学生上台书写,另请一位学生回答意义。 学生对以小黑板出示的例题略作观察,稍加思考。 可让一个学生上台来演算。 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两分钟,请一、两位学生回答。 学生仔细体会解题的思路过程。 学生进行练习,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算,并写出解题过程。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使用正确的解题格式。 学生分析总结出解题格式,一、两位学生代表作答。 对照教师给出的解题格式,学生仔细体会,并和解题思路作比较。 依照例题,严格按计算格式完成课堂练习。 强化训练,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学生积极思考,并指出其中错误。 学生总结解题注意事项,请一、两位学生作答。 理解记忆。 独立完成课外练习。 问题导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因为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对本节课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以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情景。 结合具体的实例教会学生分析题意,学会如何解计算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重点引导学生从思维的特点出发,养成正确地审题、解题习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 加深巩固,进一步强化用正确的思路去分析、解答计算题。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书写完整、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加深巩固知识,强化计算技能。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辨析解题正误,发现典型错误,避免学生犯类似错误。 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只作恰当及时点拨。 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 加深、巩固知识,反馈信息。 课后反思:
化学教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