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绪言
一、教学目标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
1
.
知识目标
:
a
常识性介绍
化学研究的对象
。
b
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
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 .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 . 美育渗透点: 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 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 ( 1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 2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 .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
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
学生讨论
]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 [ 实验 1] 水的沸腾
[ 实验 2] 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
变化前的物质 |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
1
|
液态的水
|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
液态的水
|
2 |
蓝色块状的胆矾 |
块状固体被粉碎 |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
[ 实验 3] 镁带的燃烧
[ 实验 4] 加热碱式碳酸铜
3
|
银白色的镁带
|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
白色氧化镁粉末
|
4
|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提问 ] 实验 1 、 2 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 3 、 4 有什么共同特征?
1 、 2 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 、 4 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 讨论 ] 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 讨论 ] 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 练习 ] 口答课本第 5 页习题 1 、 2 。
[ 讨论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 、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 、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概念 |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
现象
|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
实例 |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
|
关系
|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 讲述 ] 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 投影 ]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概念
|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性质确定 |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
性质内容
|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
[ 讨论 ]
1 、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 . 导电性 B. 挥发性 C. 可燃性 D. 溶解性
2 、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 豆油和汽油 B. 水和酒精 C. 铁块和铝块 D. 面粉和白糖
3 、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 木棒受力折断。
[ 小结 ] 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 , 即变化是一个过程 , 是动态的 ; 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 , 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 , 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 3 、 4 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 4 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 小结 ]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 1-4 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
投影
]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 化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