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 > 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时间:2022-11-20 11:05:11 作者:优美文章达人 字数:11291字

质量守恒定律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兰州市第四十三中学        陆星

教学目标:

识记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法(设问——实验——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用具:

[ 实验 4 1][ 实验 4 2] 中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及多功能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文字表达式;

3. 表现氢气的还原性的文字表达式。

实物投影:学生写出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思考:从三个文字表达式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定性说明化学反应)

引入: 10g 氯酸钾分解后可生成多少 g 氧气?若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学习了本章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投影: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讲述:为了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投影:演示 [ 实验 4 1] 白磷的燃烧

观察:实验现象 比较:反应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

实验操作:称量反应前系统的质量;点燃白磷;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

实物投影:天平指针在反应前后保持一致。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投影:实验分析:磷( P + 氧气( O 2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2 O 5

讲述:由于锥形瓶及仪器质量不变,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 M P +M O 2 =M P 2 O 5

学生 [ 实验 4 2]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投影:实验步骤: 1. 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分别装入烧杯和小试管中;

2. 称量反应前系统的总质量;

3. 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4. 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并比较质量的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投影:实验分析:

硫酸铜( CuSO 4 +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铜( Cu OH 2 + 硫酸钠( Na 2 SO 4

蓝色溶液 无色透明溶液 蓝色沉淀 无色透明溶液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学生思考: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M CuSO 4 +M NaOH =M Cu OH 2 + Na 2 SO 4

二、 讲授新课:

思考: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投影: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Σ M (反应物) = Σ M (生成物)

过度:仅仅以两个实验是否可以说明这个定律呢?

思考: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 1 2g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什么不等于 2g

问题 2 10g 氯酸钾加热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什么小于 10g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 1 和问题 2

投影:二、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三、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投影:思考并讨论:只守恒定律为什么可以成立?

提示: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变化前后各种微粒的种类及数目的变化方面考虑。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综合讨论结果。

讲述:以 P+O 2 点燃 P 2 O 5 为例。

反应前后:改变——分子种类

不变——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

投影: 改变 分子种类

元素种类

化学变化前后 不变 原子种类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原子个数

三、课堂小结: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3.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学生练习:《整合集训》 P41 1 2

作业:课本 P7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