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 > 教案

高中物理-高三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案

时间:2022-12-13 11:04:36 作者:优美文章达人 字数:25379字


教学目标 <?xml:namespaceprefix =o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1、 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 2、 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空气中20℃时的声速。 3、 解回声的概念。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的发生、传播及速度。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及速度。 教学方法 谈话法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 音叉2只、小重锤1只、小乒乓球1只,电铃、玻璃罩、抽气机、橡皮筋、录音机1只,磁带1盒。 教学过程 引入: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曲,在学生的欣赏中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播到你耳中的吗?优美的画面又是怎样进入到你的眼中的呢?相信你学习了"声和光"的内容后,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引出课题。 教师设疑: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紧靠音叉的小球的变化情况。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小球被持续弹起,说明音叉振动发出声音。(板书) 学生实验: 1、用手触摸喉部,发"Goodmorning","Wearethebest"的音,感觉声带的振动,教师板书:声带振动会发出声音。 2、一人绷紧橡皮筋,另一人用手指弹拨,感觉橡皮筋的振动,教师板书:橡皮筋振动会发出声音。 归纳上述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固体振动会发出声音。除固体外,其它物体振动时,是否也会发出声音呢?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固体、液体、气体振动时都会发出声音。也就是说: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板书)。 教师设疑:声源发出的声音又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中的呢? (板书)二、声音的传播 演示课本P48图3-3的实验,请同学们边观察实验现象边思考下列问题: 1、 随着抽气机的不断工作,玻璃罩内的空气的量发生怎样的变化?你听到的铃声又有什么变化? 2、 你设想一下,假如玻璃罩内没有空气,也即处于真空状态,你还能听到铃声吗?说明:不能传声。 演示实验:两支固有频率相同的音叉,用小锤敲击一音叉的叉股,观察紧靠另一音叉的小球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能传声。 教师提问:是否只有气体能作媒介传播声音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 声音是靠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物质作媒介进行传播的。(板书) 教师设疑;上述物质是如何传播声音的呢? 教师出示投影片并讲解:一块石头扔进水中,会引起水的振动,形成水波。同样,声源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比如在空气中,物体不断振动时,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的变化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让学生接着回答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师讲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具有一定的速度。我们把声音传播的速度叫做声速。(板书) 投影课本P49表3-1"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速度"。提问: 1、 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否相同?哪些物质中声速较大? 2、 2、在空气中,声速与温度有什么关系?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多少? 3、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得到: 1、 声速:V固〉V液〉V气 2、 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20℃时,空气中V声=344米/秒 教师设疑:声波由声源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怎样?学生自学P49"回声"一段,有疑难的地方向老师提出。 巩固练习: 1、月球表面上,非常寂静,两人无法直接对话,这是为什么? 2、把一只耳朵贴在长50米的金属管的一端,让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管子,能听到两次敲击声,这是为什么? 课堂小结:依板书进行
作业:作业本P28:1--7,精选P84:1--5 教学心得: 课前备课一定要充分,尤其是演示实验,应多动脑筋尽量使实验现象清晰、完美些。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