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山黑水之间,生活着一个以渔猎游牧为生的古老民族一一女真民族。
女真民族历史悠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其人文资源、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及生产生活习俗等极具东北地域特征,因此也具备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民俗民风。
女真你可能听得比较少,但要说起满族你们可能都知道,毕竟清宫剧天天放,加之这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因此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女真就是满族在不同时期的另一种叫法。
随着自然的更替和朝代的更迭,不同朝代对满族的称谓有所不同。
首先是先秦时期的肃慎,逐渐演变成了后汉、三国时期的挹娄,北朝时期的勿吉,隋唐时期的靺鞨;再从辽代伊始至明代时期的女真,直到后期的满洲,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演变。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满族发展的历史脉络。
满族前期的历史脉络
肃慎族系时期
传说舜、禹时期,肃慎便与中原互通有无。
先秦古籍中记载,始于约3000年前,在东北这方沃土上,肃慎与人文始祖之一的舜帝一同开天辟地伊始,壮心于华夏后土,古时期的肃慎人就是满族的先祖。
肃慎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来源于东北古族东夷部落,而后北上而居。
肃慎人自古以来以游牧为生,善于骑射,并在先秦时期就与中原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从肃慎早期使用的神秘兵器——“楛矢石砮”得以看出,肃慎早与中原互通有无,交往之频繁、关系之密切。
《竹书纪年》有云:“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肃慎来朝,贡弓矢。”
在后汉、三国时期,称为挹娄民族继续活跃在东北地区的各部落之中,经考证,挹娄与肃慎本是同根同源。
挹娄族系时期
史料中的挹娄主要存在于后汉时期,实则直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挹娄民族在中国北方这片沃土上便一直延续。
《三国志》是目前存世的史料中最早记述挹娄的文献,且视挹娄为肃慎之裔,“古之肃慎氏之国也”。
也就是说,挹娄是古肃慎在历史中延续下来的民族称谓。
记载中对挹娄及与肃慎之间承袭关系的记载较为直接,可知此时期挹娄民族前身便是古肃慎。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载“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极。”
文中亦提到了挹娄与肃慎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挹娄民族在扶余东北千余里的地理位置特征。
两汉时期,挹娄人为扶余政府所奴役,后期摆脱了扶余统治,派使臣进魏国称臣纳贡,恢复了挹娄民族与中原的联系纽带。
此时期东北地区存在着挹娄民族之外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挹娄民族便生活在距扶余国不远处。
挹娄民族善骑射,在农耕方面也有所造诣。挹娄人好养貂、养冢,有五谷麻布、出赤玉。
挹娄与中原保持着友好往来的同时,不仅向中原进贡了“挹娄貂皮”等服饰的珍贵制品,与中原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也与其文化互通有无,吸取先进文化资源,使经济、文化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广泛的学习与发展。
满族的中期发展
先秦时期的肃慎与后汉、三国时期的挹娄可谓是满族最原始的称谓,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后期,隋唐时期则对历史上的满族有了新的称谓。
如北朝时期称为勿吉,隋唐时期称为革靺鞨,隋唐时期亦是中国古代史上以靺鞨为主体的渤海国政权的所处时期。
靺鞨族系中,约有七个大的部落,实力最雄厚且最具影响力的便是黑水靺鞨,即今天满族的直接祖源。
勿吉族系时期
公元5世纪后,挹娄改名勿吉。南北朝至隋唐史书中又陆续出现了勿吉、靺鞨等肃慎族系的部落的文字记载,明确了肃慎民族发展至不同时期的不同阶段下各自的称谓。
同时也记录了肃慎至此时期的勿吉及各个称谓之间的承继关系,与其文化的共通性。
《北史-勿吉传》有:“勿吉国在高句丽北,一曰靺鞨,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镞,即古肃慎氏也。”
从地理位置可知,勿吉在朝鲜半岛的高句丽以北;从文化关联上亦可知,勿吉即古代肃慎。
由此可见,勿吉便是后汉、三国两晋时期的挹娄民族之延续。
靺鞨族系时期
隋唐时期,北朝时期的勿吉改称为靺鞨,粟末靺鞨首领臣服于唐后,改靺鞨为渤海,史称“海东盛国”。
亦是与唐朝时期“车书本一家”的渤海国,是粟末靺鞨人在八世纪初建立的地方政权,因地处渤海以北,故称渤海国。
北朝时期,勿吉推翻扶余统治,南迁至扶余故地松花江中游,定居繁衍,有数十个小部落发展壮大至七大部落。
此时期靺鞨部落的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最为强大,风俗古朴,文化虽不及渤海人发达,但本民族游牧骑射方面,最为劲健
靺鞨时期的渤海国国力强盛,原因之一则是此时期靺鞨人与中原交往甚是频繁,与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旧唐书》卷二一二《靺鞨传》:“靺鞨,盖肃慎之地,后魏谓之勿吉,在京师东北六千余里。”
以地理位置为线索,肃慎与后期的靺鞨在时间、空间上的联系得以考证。史书中清晰地描述了肃慎、挹娄、靺鞨的递进与承接关系。
满族发展后期
女真部落至元亡明兴时期,建州女真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在满族发展的后期,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极盛,最后朝代被取缔的过程。
可以说金代、后金和大清是满族在历史进程中后期发展的鼎盛时期,在经济、文化、制度上均达到了不同层次的高度。
女真时期
女真称谓即以辽代为初始时期,五代十国之后,我国境内有同两宋并存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部分与北方各部,其中包含北方的辽、金和蒙古政权。
辽代契丹民族的契丹人灭渤海国,靺鞨又被改称为女真,自辽代起,满族便被称为女真族。
辽代时期,女真部落分布较为广泛,南起鸭绿江、长白山一带,北至黑龙江中游、日本海一带。
辽天赞五年,渤海国被契丹所灭,随后建立辽代。由于辽代时期契丹人称黑水靺鞨为女真,自此,这一称谓代替了渤海国时期的靺鞨。
宋政和五年,女真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灭宋,我国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即金灭北宋的历史事件。完颜阿骨打在东北地区建立金国政权,称雄北方。自此,女真民族统治一方的金代开始了。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人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政权体系,结束了唐末以来数百年的民族纷争和封建割据,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元代女真的地位开始由唐代后期的分散而居演变成附属于中原王朝统治之下的女真部落
满洲时期
明中叶后期,女真人基本形成了三大主体,分散于各地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
努尔哈赤靠祖父遗留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征战南北统一女真各部,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并于赫图阿拉城建立了后金政权。
明末,建州女真俗源为明建州女真六部,以爱新觉罗氏的满洲部落为主,其余为辅。
天聪九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次年在沈阳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清朝的奠基人物。自此,满清就在我国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语
满族的发展由大部落到小部落最终到被建州女真统一,再到建立后金政权、建立大清王朝,离不开各类文化的发展,最终呈现出中国历史舞台占有一席之地的清代时代。
满族之所以呈现出后期的大清盛世,自然离不开满族历史发展中人们的不断实践。
满族人们在逐步实践的过程中,以自身适应性为根本,对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现在随着人们思想意识、文化水平等的不断提高,精神与物质生活水平成正比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