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 > 教案

高中化学-高二化学教案第二章复习(二)

时间:2023-01-08 11:02:41 作者:李瑞文 字数:36936字

第二章复习(二)

[教学目标]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巩固和应用本章知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过程 ]

1 .化学平衡常数 K 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1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

2 K 值不随浓度的改变而改变,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 .化学平衡的移动

1 )勒沙持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其中包含:①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②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项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2 )平衡移动就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可总结如下: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3 )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变化: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增大等同起来。具体分析可参考下表:

反应实例

条件变化与平衡移动方向

达新平衡后转化率变化

2SO 2 +O 2

2SO 3 (气) +

增大 O 2 浓度,平衡正移

SO 2 的转化率增大, O 2 的转化率减小

增大 SO 3 浓度,平衡逆移

从逆反应角度看, SO 3 的转化率减小

升高温度,平衡逆移

SO 2 O 2 的转化率都减小

增大压强,平衡正移

SO 2 O 2 的转化率都增大

2NO 2 (气) N 2 O 4

体积不变时,无论是加入 NO 2 或者加入 N 2 O 4

NO 2 的转化率都增大(即新平衡中 N 2 O 4 的含量都会增大)

2HI H 2 +I 2 (气)

增大 H 2 的浓度,平衡逆移

H 2 的转化率减小, I 2 的转化率增大

增大 HI 的浓度,平衡正移

HI 的转化率不变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

转化率不变

1 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 H 2 2H - Q ,若反应物浓度由 0.1 mol·L -1 降到 0.06 mol·L -1 20s ,那么由 0.06mol·L -1 降到 0.024 mol·L -1 ,需反应的时间为(

A )等于 18s B )等于 12s C )大于 18s D )小于 18s

[ 思路分析 ] 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的变化,同样可以用化学反应速率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这道题无法准确计算,但可以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用数学估算法快速解答。从 0.1 mol·L -1 降到 0.06 mol·L -1 20s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0.002 mol·L -1 ·s -1

若由 0.06mol/L 降到 0.024 mol·L -1 所需时间为 t ,由于起始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必有: t > = 18 s )。

[ 答案 ]C

2 为了进一步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益,科研中最有开发价值的是( )。

A )寻求 H 2 的新来源 B )研制耐高温高压的新材料合成塔

C )研制低温下活性较大的催化剂 D )研制高温下活性较大的催化剂

[ 思路分析 ] 合成氨反应: N 2 +3H 2 2NH 3 +

大家知道,目前工业上采用的合成氨反应条件是高温( 500 )、高压( 200~300atm )、催化剂。选择 500 ℃主要考虑到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最大,有利于合成氨反应保持足够的反应速率,而从转化率角度看,温度越低越有利。选择高压有两方面作用,一是提高反应速率、二是提高转化率。所以从实际生产角度出发,若能找到一种较低温度下就具有催化活性的催化剂,既有利于提高转化率,又可保持较大的反应速率,所以这是一个最有开发价值的科研方向。

[ 答案 ]C

3 已知:氢氧化钙在水中存在下列溶解平衡

Ca(OH) 2 ( ) Ca 2+ + 2OH -

在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的废气中往往含有 SO 2 O 2 N 2 CO 2 等。为了除去有害气体 SO 2 并变废为宝,常常用粉末状的碳酸钙或熟石灰的悬浊液洗涤废气,反应产物为石膏。

1 )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O 2 CaCO 3 悬浊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SO 2 Ca(OH) 2 悬浊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明用熟石灰的悬浊液(而不用澄清石灰水)洗涤废气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

3 )在英国进行的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表面 SO 2 的浓度。在二十世纪的 60~70 年代的十年间,由发电厂排放出的 SO 2 增加了 35% ,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面 SO 2 的浓度降低了 30% 之多。

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 ________________

[ 思路分析 ] 1 )题中告诉我们反应产物为“石膏”,所以要注意不能写成产物是亚硫酸钙的反应式。实际上,无论用碳酸钙悬浊液还是熟石灰悬浊液,反应中应包含两个过程:一是 SO 2 与之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再是亚硫酸钙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钙。

2 )这里要注意,工业生产的实际是要吸收大量的 SO 2 废气,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小,不利于吸收大量的 SO 2

3 )增加烟囱的高度,只能降低地表面的 SO 2 的浓度,不能消除 SO 2

[ 答案 ] 1 )反应式为:

2SO 2 +2CaCO 3 +O 2 +4H 2 O=2[CaSO 4 ·2H 2 O]+CO

2SO 2 +2Ca(OH) 2 +O 2 +2H 2 O=2[CaSO 4 ·2H 2 O]

2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小,不利于吸收大量的 SO 2 。用悬浊液来吸收,由于溶解平衡的移动,可以大量吸收 SO 2

3 )不可取,因为 SO 2 的排放总量没有减少,所以进一步形成的酸雨仍会造成对全球环境的危害。

4 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 )+CO( ) Fe( )+CO 2 ( )-Q

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K=[CO 2 ]/[CO] ,已知 1100 ℃时 K=0.263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1 )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 CO 2 CO 的体积比值 ____ ,平衡常数 K _____ (本小题空格均备选:增大、减小或不变)

2 1100 ℃时测得高炉中 c (CO 2 )=0.025 mol·L -1 c (CO)=0.1mol·L -1 ,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____( 选填“是”或“否” ) ,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υ ___ υ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 思路分析 ] 1 )反应的正方向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 K=[CO 2 ]/[CO] 要增大。

2 )平衡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浓度比值等于平衡常数,若比值不等于平衡溶液,就处于非平衡状态。将 c (CO 2 )=0.025 mol·L -1 c (CO)=0.1mol·L -1 代入可得:

= =0.25<0.263

所以此时不是平衡状态,为了使浓度值等于平衡常数,二氧化碳浓度将增大,一氧化碳浓度将减小。所以,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 答案 ] 1 )增大,增大;( 2 )否,大于,此时 [CO 2 ]/[CO]<0.263 ,因温度不变, K 值不变,为增大 [CO 2 ]/[CO] 比值,需υ > υ

补充练习:

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硝酸生产过程中,为消除对大气的污染,并变废为宝,常用于吸收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是( )。

A )水 B )稀硫酸 C )活性炭 D )烧碱溶液

2 .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③④⑤

3 .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催化剂中毒用铜氨液法除去变换后的一氧化碳:

该吸收反应很难进行,则吸收反应的条件应为( )。

A 10000Kpa -70 B 10000Kpa 10

C 10000Kpa 80 D 10Kpa 80

4 .在配制氰化钾溶液时,有挥发性剧毒氢氰酸生成,为了阻止氢氰酸的生成可采用的最佳方法是( )。

A )低温冷冻 B )加入氢氧化钾 C )加入盐酸 D )加热

16 .可逆反应 2SO 2 (气) +O 2 (气) 2SO 3 (气)在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肯定

5 .下列反应 A+B = C+D 反应速率最大的一组是( )。

A )常温下, 20mL A B 0.001mol

B )常温下, 100mL A B 0.01mol

C )常温下, 0.1mol/L A B 溶液各 10mL 混合

<?xml:namespace prefix = w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 /> D )标准状况下, 0.1mol/L A B 溶液各 20mL 混合

6 .若在透明的圆筒中装入 NO 2 ,迅速压缩,就其发生变化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颜色变深 B )颜色变浅

C )颜色不变 D )先变深后慢慢变浅

7 .如图所示,表示反应:

X (气) +Y (气) 2Z (气) +Q Q>0 )平衡移动的情况。图中时间 t 2 t 3 间曲线变化的影响因素是( )。

A )增大压强

B )降温 C )增大 Z 的浓度 D )增大 Y 的浓度

8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S 2 Cl 2 ( 橙黄色液体 )+Cl 2 ( ) 2SCl 2 ( 鲜红色液体 )+61.16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位时间里生成 n mol S 2 Cl 2 的同时也生成 n molCl 2

B )达到平衡时,若升高温度,压强不变,反应混合溶液颜色变浅

C )达到平衡时,单位时间里消耗 n mol S 2 Cl 2 的同时也生成 n molCl 2

D )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氯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氯气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9 .接触法制硫酸中,进入接触室的气体组成为(体积): SO 2 7% O 2 11% N 2 82%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 77% ,则平衡时气体总体积是反应前的( )。

A 38.5% B 77% C 6.4% D 97.3%

10 .把氮气和氢气以 1:1 物质的量比混匀后分成四等份,分别同时充入 A B C D 四种装有催化剂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容器的容积固定),在保持相同温度的条件下,四个容器中的合成氨反应相继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后回答问题(用 A B C D 填写):

容器代号

A

B

C

D

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分子相对质量

16

17

平衡时 N 2 的转化率

20%

平衡时 H 2 的转化率

30%

1 )都达到平衡时, _____ 容器中 NH 3 的物质的量所占比例最大。

2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长的容器代号是 ________

3 )四个容器容积由小到大的排列次序是 _______

11 .在一定条件下, NO 2 SO 2 很容易发生反应生成 NO SO 3 气体,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现将 NO SO 2 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 100mL 的密闭容器中,充满后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密封,再向其中通入氧气,使发生反应(忽略 NO 2 N 2 O 4 的转化式。

1 )欲保持容器中压强不变,则通入氧气的体积 V ( mL) 的大小范围应为 ______________

2 )若要使最后容器中只含有 NO 2 SO 3 两种气体,则需通入氧气的体积是 _______mL

3 )若向容器中通入 40mL 氧气后才出现红棕色,且不再褪色,则原混合气体中 NO 的体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L

12 .在物理和化学中,有些原理、定律具有相似性。如物理中有机械守恒定律,化学中有质量守恒定律。比较它们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1 1834 年,物理学家楞次( 1804~1865 )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得到如下结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请写出与楞次定律相似的化学原理或定律: ____________ ,其内容是: _____________ 。该原理在 ______________ 等工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2 )在物理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图来分析速度、时间和位移的关系。时间 t 时质点的位移相当于下图甲中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现在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某一可逆反应:

A (气) +2B (气) 3C (气)

其中 B 物质的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练习答案:

1D 2C 3B 4B 5C 6D 7BD 8A 9D

10 .( 1 A ,( 2 C ,( 3 ADBC

11 .( 1 0< V <50mL 。( 2 50 。( 3 20

12 .( 1 )勒沙特列原理(或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合成氨。

2 )图乙中的阴影部分可表示“ B 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