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世纪初,蒙古铁骑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诸多蒙古汗国,对世界形势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蒙古人内部,发迹于蒙古高原南部的土尔扈(hù)特部十分英勇善战,他们作为历代蒙古大汗的亲卫,踏遍了整个欧亚大陆。
▲13世纪末,蒙古帝国鼎盛时期势力范围示意图
然而,蒙古帝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14世纪中期,蒙古帝国在各地起义中土崩瓦解,遍布欧亚的蒙古人要不退回高原,要不融入当地主流民族。
土尔扈特部颠沛流离的命运就此开始。1628年,厌倦了无休止内斗的土尔扈特部离开故土,在历时两年,向西横跨五千里后,迁至东欧伏尔加河下游。
▲从新疆迁徙到东欧的伏尔加河沿岸
但仅过了140年,1771年,17万土尔扈特部又踏上东归的路途,在付出了将近一半的伤亡之后,8万土尔扈特人最终回到祖先曾生活的土地,完成了世界历史上最后一次游牧民族大迁徙。
那么,土尔扈特部当初为什么要不远千里的西迁?又为何在一百余年后要东归故土呢?
▲清·《土尔扈特归顺图》(局部)描绘了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土尔扈特部的场景
一、乱世崛起
中国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从春秋战国到唐朝,匈奴人、鲜卑人和突厥人接连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公元7世纪初,唐王朝崛起,突厥人被唐王朝击败。然而在8世纪中期,唐王朝逐渐衰败,长城以北出现了权力真空。
蒙古人开始占据这片土地,在随后的300年里,蒙古接连摆脱契丹人和女真人的统治,成为蒙古高原的唯一主人。
▲12世纪末期蒙古人活动大概范围
在蒙古人内部,最为强大的是位于高原南部的克烈部和高原东部的乞颜部。两部不断吞并周边部族,最终为争夺蒙古高原的统治权展开大战。
1203年,乞颜部在其首领铁木真的带领下击败克烈部,英勇善战的克烈部战士给铁木真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他广泛选拔克烈部战士作为自己的亲卫军。
因亲卫一词在克烈部方言中的发音为“土尔扈特”,该词遂正式成为克烈部的新名字。
▲主要由克烈部组成的亲卫军成为铁木真的终极武器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将功勋卓著的土尔扈特部册封于八河流域(贝加尔湖以西)。
▲八河流域示意图
13世纪成为了蒙古人崛起的时代,伴随着蒙古帝国的对外扩张,土尔扈特部跟随蒙古大军踏遍了欧亚大陆。
趁此时机,土尔扈特部在天山北麓的额敏河流域(今天新疆塔城地区)找到了一处广阔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这成为了日后近300年土尔扈特部的游牧场所。
▲14世纪初,土尔扈特人西迁至塔城地区
二、内忧外患:土尔扈特部西迁
在蒙古帝国的鼎盛时期,蒙古人统治了汉人,东斯拉夫人、突厥人和阿拉伯人等欧亚民族。
然而从14世纪中期开始,汉人在明太祖朱元璋与明成祖朱棣的带领下曾多次发动北伐收复失地;
东斯拉夫人则在莫斯科公国的领导下反抗蒙古统治;突厥人取代了蒙古人成为哈萨克汗国的主人;阿拉伯人则用伊斯兰教将蒙古人同化。
15世纪中期以后,蒙古人的帝国土崩瓦解,蒙古人要不退回蒙古高原,要不接受当地文化,与当地主流民族融合。
到16世纪,经过100多年的恢复,蒙古人重新稳定在了蒙古高原附近,经过不断的演化,蒙古人逐渐分为东西两大部。
西蒙古由土尔扈特、准噶尔、和硕特和杜尔伯特四大部族组成。东蒙古主要由喀尔喀、科尔沁和土默特等部族组成。
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地矛盾开始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蒙古人对外与哈萨克汗国等争夺草场。
对内,蒙古各部族也开始相互争夺。土尔扈特部亦不能自保,与准噶尔部展开了对新疆北部草场的长期争夺。
正在此时,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出现了。
自从15世纪从蒙古人的统治下独立以来,莫斯科公国便开始了统一东斯拉夫人的行动。到16世纪中期,一个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俄罗斯开始了开始向东扩张。
先是在中西伯利亚建立众多殖民据点,然后派出殖民队伍向南探索。17世纪初,俄罗斯的殖民队伍已探索至西蒙古土尔扈特部活动的塔城地区。
▲17世纪初,俄罗斯扩张至土尔扈特部的领地
此时的土尔扈特部已在此地游牧百年有余,俄罗斯试图将整个西蒙古收入囊中。面临外敌,西蒙古各部族展现出难得的团结,土尔扈特部和准噶尔部联合起来,击退了入侵者。
随后,俄罗斯又支持东蒙古向西蒙古进攻,西蒙古各部联合反抗,保住了独立的地位。
此战之后,俄罗斯暂时停止了对西蒙古的侵略,将扩张重心转向了西伯利亚。
然而,外敌的消失使脆弱的蒙古联合很快土崩瓦解。仅仅两年之后,准噶尔部试图统一西蒙古各部,土尔扈特部又一次被卷入了内战中,大量牧场丢失。
▲西蒙古各部族间的内战大大削弱了土尔扈特部的实力
此时的土尔扈特部对外需要抵御俄罗斯的入侵,对内则要防止准噶尔部的吞并,狭小的牧场已经难以养活整个部族,寻找新的栖息地已经成了不得不做的选择。
正在这个时刻,一批向西的使者在里海的北部发现了一处水草丰美且无人控制的牧场。
尽管这里离俄罗斯更近,但准噶尔部的压力与愈发严重的人地矛盾已不允许土尔扈特部有更多的考虑时间。
并且,此时的俄罗斯正向东占领西伯利亚,伏尔加河中游尚有一定数量的游牧民族部落,这些部落充当了土尔扈特部和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带,使得这里成了一片难得的和平安宁之地。
1628年,全部土尔扈特部及部分和硕特部和杜尔伯特部共二十余万人踏上西迁的路程。这支队伍先一路向北绕开世仇哈萨克汗国。然后向西到达东欧的伏尔加河的下游。
在历经两年,五千余里的长途跋涉后,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了他们的新家园,位于里海北部的一处广阔牧场。
▲土尔扈特部西迁路程
三、生死存亡:来自俄罗斯的压迫
刚刚西迁的土尔扈特部迅速繁衍生息,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土尔扈特汗国。但他们浑然不知的是,17世纪中期的世界正发生着飞速的形势变化。
首先是东亚和中亚,明朝灭亡,清朝进入中原并将东蒙古诸部族收服。
在中亚,土尔扈特部西迁后,哈萨克汗国和准噶尔部占据了他们的故土。哈萨克汗国的领土大大扩张,成为了横在土尔扈特和故土间的巨大阻碍。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开始向中亚渗透,试图控制哈萨克汗国。准噶尔部则向东打压其他蒙古部族,最终建立起准噶尔汗国。
此时,不论是哈萨克汗国还是准噶尔汗国,其实力都远超土尔扈特部,并且由于长期争夺牧场,几方之间的关系也十分紧张,经常爆发冲突。
▲17世纪后期东亚和中亚形势图(红圈为土尔扈特部)
最重要的变化还是来自东欧,在向东占领了西伯利亚后,俄罗斯的野心逐渐膨胀,准备建立一个超级大国。于是,它将主要的扩张方向转向了中欧和中亚。
向西,俄罗斯与乌克兰合并,并侵略波兰。
向西南,俄罗斯为打通黑海,和奥斯曼帝国起了冲突。
向南,俄罗斯将里海以北的广大地区收入囊中,势力直达高加索山脉。
向东南,俄罗斯试图控制哈萨克汗国。
▲17世纪中期的土尔扈特部被俄罗斯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包围
此时的俄罗斯早已从三个方向包围了土尔扈特部,试图彻底征服这个二十余万人的蒙古部族。
1643年,为打破俄罗斯的封锁,土尔扈特部集中了所有的军事力量与俄罗斯进行了一场大战,但此时早已不是蒙古铁骑横扫欧亚的时代,土尔扈特部遭受重大失败。
▲土尔扈特军队中了俄罗斯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面对能征善战的土尔扈特部,俄罗斯人深刻意识到他们的作用。
此时的俄罗斯正试图征服高加索山以南的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部落和国家,但这些突厥人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长期对俄罗斯的边境进行骚扰,高大的高加索山又使得俄罗斯无法完全掌握这片土地。
而土尔扈特部的游牧地正位于高加索山脉以北。因此,俄罗斯没有吞并土尔扈特部,而是让其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仍然称其为土尔扈特汗国,其地位与俄罗斯平等。
但代价就是,土尔扈特部替俄罗斯防卫西南方向突厥部落和国家的骚扰,成为了俄罗斯西南方向的一道屏障。
▲土尔扈特部的特殊位置使其成为俄罗斯的天然屏障
四、回归故土:土尔扈特东归
从17世纪末开始,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为黑海北岸地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为了应对战争的需要,俄罗斯开始大量从土尔扈特部征兵,并加强了对土尔扈特部的控制,土尔扈特部的独立性受到削弱。
▲17、18世纪的俄罗斯军队,黑头发的蒙古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不再自由的生活,土尔扈特部产生了东归的想法。
早在1698年,一支由五百人组成的土尔扈特使团前往清朝,被清朝安置在了内蒙古最西端的额济纳旗。这五百人成为了第一批回归的土尔扈特人。
1712年,另一支多达八千人的土尔扈特使团抵达北京,表达了土尔扈特部想要东归的愿望。康熙皇帝立刻派出使团前往土尔扈特部,并向其表示清王朝愿意接受并安置他们的想法。
得到清王朝积极回复的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想法越发强烈。
此时的东亚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18世纪中期,清王朝消灭了准噶尔汗国,将整个新疆地区纳入版图,但哈萨克汗国也被俄罗斯彻底控制,土尔扈特部彻底成为一座被俄罗斯包围的孤岛。
▲18世纪60、70年代,清朝将整个新疆纳入统治范围
1768年,第五次俄土战争爆发,仅在1769-1770年,土尔扈特部就为俄罗斯军队提供了八万的青壮年参军。面对日渐空虚的土尔扈特,俄罗斯还趁机夺取土尔扈特部的土地。
面对整个部族生死存亡的关头,1770年9月,土尔扈特部决定东归,并且将时间定在了次年春天。正在土尔扈特部准备东归的时候,消息被叛徒泄密给俄国督军,土尔扈特部不得不提前出发时间。
1771年1月,俄罗斯的主力军队正在与奥斯曼帝国在黑海北岸决战。趁此机会,约20万土尔扈特人踏上了东归故土的道路。
▲油画作品《土尔扈特部东归》
俄罗斯方面很快就得到了土尔扈特部离开的消息,俄罗斯意识到,如果土尔扈特部离开里海北岸。
这片良好的牧场势必被南边的突厥人占领,况且土尔扈特部的青年是俄土战争的重要兵源。俄罗斯立刻派出军队追击。
在穿越哈萨克汗国时,由于没有事先通知,加之浩大的队伍引起了哈萨克人的警惕。
由于长期与哈萨克人争夺草场,哈萨克人将土尔扈特部视为入侵者,此时的哈萨克汗国已被俄罗斯控制,俄罗斯也有意利用哈萨克汗国对土尔扈特部进行拦截。
一路上,土尔扈特部接连打退俄罗斯和哈萨克汗国的阻拦,但仍然损失惨重,加之恶劣的天气和疾病,土尔扈特部死伤过半。
历经3个多月的跋涉,1771年4月,土尔扈特部终于到达了当时被清王朝控制的新疆伊犁地区。
▲土尔扈特部西迁与东归路线对比
五、不再流浪的生活
身在京师的乾隆皇帝很快得知了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消息。
清朝自建国以来便世代与蒙古通婚,“满蒙一家”的思想早已深入两族内心,所以乾隆皇帝立刻下令调集内地的粮食、布帛和牛马羊前往伊犁接济土尔扈特部众。
9月,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了土尔扈特部的领袖,并亲自书写《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文并刻碑纪念,向境内各民族展示了清朝包纳天下各族之心。
随后,乾隆皇帝将新疆天山南北的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赐予土尔扈特部,供其生活。
▲土尔扈特部安置地(红圈)
土尔扈特部的东归,可以看做是中国少数民族史上的一次万里长征。土尔扈特部用近乎一半的伤亡,为中华民族大团结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东归清朝后,土尔扈特人成为西部边疆有力的镇守者:道光到同治年间,土尔扈特战士接连帮助清朝平定了西部的张格尔叛乱和陕甘回乱。
光绪年间更是配合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成为了西部边疆有力的镇守者,为中国的统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今天,我国境内仍有土尔扈特后裔十万余人,主要生活在新疆的巴音郭楞州(以和静县最多),少数居住在伊犁州和博尔塔拉州。
▲和静县的位置
在当地土尔扈特民歌中,依旧传唱着这样的语句:“伏尔加河的河水很好喝,但是祖国伊犁的河水更好喝,跨上了我的雪青马,踏上了回归的路途,7个部落的蒙古人,不是为了生命而为了尊严”。